第八章 顽敌碰壁

    第八章 顽敌碰壁 (第2/3页)

军6月份确实在哈勒欣河地域集中部队,并正进行准备,以实施根据军事侵略计划制定的所谓“诺门坎事件第二阶段”的战役。战役的当前目标是:

    ——围歼哈勒欣河东岸全部苏蒙军队;

    ——渡过哈勒欣河,前出至河的西岸,以便消灭苏蒙预备队;

    ——夺取并扩大哈勒欣河西岸之登陆场,以保障尔后的行动。

    为了实施这一战役,日本军事当局陆续增援部队,并下令组成第六军,司令部设在海拉尔。第二十三师团、第八边防警备队等编入第六军属下。日军的如意算盘是,于7月上半月完成这一进攻战役,以便在秋季到来之前结束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全部军事行动。东条英机对他们蓄意发动的进攻充满信心,为了宣扬日军的“战功”,他甚至把一些外国新闻记者和武官邀请到作战地区,观看他们的胜利进军。在被邀请的客人中间,有希特勒德国和法西斯意大利的新闻记者和武官。

    7月3日拂晓前,蒙军的苏联总顾问阿弗宁上校到巴英查岗山视察蒙军骑兵第六师的防御。但是,完全出乎意外,他发现那里有日军,他们乘黑夜偷渡了哈勒欣河,正向蒙军第六师进攻。日军由于数量上的优势,在7月3日拂晓前占领了巴英查岗山及其邻近地区。蒙军骑兵第六师退至巴英查岗山西北地区。考虑到新形势的危险性。阿弗宁上校立即向苏军指挥部报告了已英查岗山的情况。很明显,从这个地域日军可以毫不受阻拦地对苏军主力的侧翼和后方进行突击。

    鉴于当时的情况,朱可夫随即命令所有的预备队立即向巴英查岗山方向前进,并向敌人展开进攻,同时命令炮兵和轰炸机、歼击机加强对哈勒欣河渡口的轰炸和炮击,阻止日军继续渡河和在巴英查岗山地域集中兵力。上午9时左右,苏坦克第十一旅前卫营的先头分队进抵巴英查岗山地域。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厮杀。

    日军在巴英查岗山集中了1万余人,而苏军只有1000人,双方力量虽然悬殊,但在进攻中,苏联的炮兵和坦克部队却表现了非凡的勇敢。苏军在行进间歼灭了刚渡河的日军,井向云集在巴英查岗山的日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下面是一个名叫中村的日本士兵,在他的日记中所写的关于7月3日的交战情况:

    “90辆坦克突然向我们冲来。我们当时惊慌失措;战马嘶鸣,拖着火炮前车四处奔跑,汽车也四处乱窜。空中,我军两架飞机被击落。官兵上下都胆颤心惊。我们嘴里越来越常说的字眼是‘可怕’、‘可悲’、‘心惊胆颤’、‘惊心动魄’。”

    7月4日,白天和晚上,战斗都在继续着。直至5日凌晨3时,日军的抵抗最后被粉碎,日军开始仓皇向渡口退去。但是,他们自己的工兵由于害怕苏军坦克的突破,已把渡口炸毁。日军军官全副武装跳入河里,他们大部分溺死在水中。

    侵占巴英查岗山的日军残余部队,全部被歼灭在哈勒欣河巴英查岗山的东面斜坡上。几千具尸体,大量被击毙的马匹,一堆堆被击毁的火炮、迫击炮、机枪和车辆,铺满了巴英查岗山。在这几天的空战中,日军损失飞机45架,其中包括20架俯冲飞机。

    日军第六军司令官获州立兵将军(曾任日本驻苏武官)看到战况发展不妙,于7月3日晚即率领其指挥部退至河对岸。日军士兵小谷中士,在日记中这样记述了第六军司令部撤离战场的情况:

    “获州立兵司令官的汽车缓慢地、谨慎地向前开。月亮把平原照得如同白昼。夜是静悄悄的、紧张的,像我们这伙人一样。月光映照在河面上,河水反映着敌人投下的照明弹的光亮。多么可怕的夜景!我们终于找到了桥,顺利地渡过河。据说,我们的部队被敌人大量的坦克围住,面临着覆灭的危险。真要特别警惕!”

    7月5日晨,巴英查岗山和哈勒欣河西岸已无枪声。这一带的战斗以日军主要集团被粉碎而结束。这一仗是苏联红军积极防御行动的典范。这一仗以后,日军再也不敢冒险跨过哈勒欣河了。

    此时,在哈勒欣河东岸的战斗仍然紧张地进行着。在巴英查岗山被击溃的敌人,把残余部队调到河东岸,企图支援担任钳制任务的安岗部队,这支部队也遭到惨重损失,没有获得任何进展。苏军粉碎了日军在巴英查岗山的重兵集团,并守住了哈勒欣河东岸的防御阵地,这一胜利大大鼓舞了苏蒙军的斗志。

    现在日军只限于采取战斗侦察行动,但8月12日,一个有炮兵,装甲车和部分坦克的加强步兵团,在22架轰炸机的支援下,向蒙军骑兵第二十二团进攻,并占领了战线南端的大沙高地。日军沿全线积极建立防御:运来木材,挖堑壕,构筑掩蔽部,进行工程作业加固阵地等。从7月23日到8月4日,日本空军遭受116架飞机被击落的严重损失后,目前只限于对苏方中央渡口、炮兵阵地和预备队进行侦察飞行和小规模轰炸。

    这时苏蒙军指挥部正在紧张地进行总攻的准备工作。总攻预计不迟于   8月20日,目的在于最后消灭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日军,为了进行总攻,苏方除了增派2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2个炮兵团和加强轰炸航空兵及歼击航空兵外,还必须把五六万吨的重要物资从650公里以外的供应站运来。要在战役开始以前运到这一批物资,需要3500辆卡车和1400辆油槽车,而当时集团军群只有1724辆卡车和912辆油槽车。为了保证这一任务的完成,英雄的苏联司机作出了非凡的努力。在热风灼人的条件下,往来一趟需行   1300多公里,要花费5天的时间。他们日以继夜,终于按期完成了运输任务,对保证战役的胜利完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朱可夫认为,战役战术的突然性是克敌制胜的决定因素。为此,苏军在制定战役计划的同时,还拟制了在战役战术方面欺骗敌人的计划。其中包括:

    ——隐蔽运输和集中为加强集团军群从苏联调来的部队;

    ——隐蔽调动在哈勒欣河东岸进行防御的兵力、兵器;

    ——部队和物资储备隐蔽地渡过哈勒欣河;

    ——对出发地域、部队的行动地段和方向进行现场勘察;

    ——参加此次战役的各兵种特别隐蔽地演练各种科目;

    ——发布假情报,欺骗敌人,使日军弄不清苏方的真实意图。

    为了欺骗敌人,掩护部队在夜间运动,苏军还使用了各种音响器材。这些器材能逼真地模拟打桩、飞机飞行、坦克运行的声音。在突击队伍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