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诱降与抗战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九章 诱降与抗战 (第1/3页)

    速战速决遭破产  侵华策略大改变

    百团大战显威武  诱降阴谋被戳穿

    话说东条英机满指望向苏联挑衅,会旗开得胜,威震欧亚;不料却被苏联红军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这使他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回头再看看中国战场,情况对日本侵略者也越来越不妙。“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法西斯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妄图3个月灭亡中国。

    在1年多的时间里,鲸吞了大半个中国,日寇气焰可谓十分嚣张。但是,随着战区的扩大,战线的延长,致使日军兵力分散,进攻力量大力削弱。而在敌后**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却像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解放区战场己成为抗日的主要战场,对日本侵略者造成了致命的威胁。这使身为陆相的东条大伤脑筋。

    在国民党的战场上,虽然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东方慕尼黑阴谋甚嚣尘上,但是蒋介石集团迫于日益高涨的民族革命浪潮,还不敢轻易投降。那时侵华日军不足百万人,散布在纵横万里的中国战场上,进行稍大一点的战役,必须各处抽调兵力,捉襟见时,疲于奔命,兵力严重不足。日寇再往中国西部山区追去,既无足够的兵力,也达不到侵华的主要目的。于是在侵占广州,武汉之后,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主席所科学预见的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在速决战的幻想破灭之后,被迫改变了它的侵华策略。在政治上,它从反蒋转变为拉蒋,即着重于分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坏国共合作,引诱国民党政府投降。早在1938年7月,日本五相会议决定中提出“尽力把民族矛盾引向主义的对立”,阴谋拉拢中国的反动势力进行反苏**。

    1938年11月3日,日本近卫政府发表声明,改变了它在同年1月16日声明中提出的不以国民党政府为对手的立场,公开引诱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参加所谓“新秩序的建设”。

    日本的诱降策略首先得到国民党亲日派的响应。国民党第二号头目汪精卫于1938年12月18日潜离重庆,假道河内,投敌卖国当汉好去了。同年12月22日,日本政府根据汪精卫叛国的具体情况,再次发表声明,提出“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三原则。声明说:“日本认为,根据德意防共协定精神,签订日华防共协定一事,实力调整日华邦交之急务。”

    1939年3月,日本首相平沼在国会演说中提出:“蒋介石将军与其所领导的政府,假使能重新考虑其态度,与日本共同合作,谋求东亚新秩序之建立,日本则准备与之作中止敌对行为之谈判。”平沼演说标志着日本的对蒋政策正式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

    在军事上,规定侵华日军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而不再是进攻了。在华北“确保现已占领地区的安定,特别应首先设法迅速恢复河北省北部,山东省、山西省北部和蒙疆地区重要地点的治安,并且确保主要交通线”。在华中,“确保大体在庐州、芜湖、杭州线以东的占领地区的安定,特别应首先设法迅速恢复京、沪、杭地区的治安,并且要确保主要交通线”。而这些地区,正是中国**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

    在外交方面,日本加紧与德、意法西斯勾结,既作反苏姿态,又对英、美施加压力,诱迫英,美唆使蒋介石投降,企图从中国战场拔出泥足,以便在同美、英争夺西南太平洋殖民地利益方面处于主动地位。日本以只**不反蒋为核心的新策略,对英、美以及蒋介石集团都有极大的诱惑力。于是,英,美劝降、蒋介石投降的阴谋便紧张地活动起来了。

    早在1938年冬,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曾互相串通,坑瀣一气,阴谋召开太平洋会议,解决中日战争问题。所谓太平洋会议,就是东方慕尼黑,就是准备把中国变成捷克。这一阴谋活动,时紧时松,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一直没有停止过。武汉失守后。英国不断示意蒋介石议和,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欧洲一味对希特勒采取妥协让步的绥靖政策,在亚洲也表示要参加“远东建设”。1939年4月间,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往返于口蒋之间,积极策动中日议和。卡尔在重庆曾和蒋介石密谈了7次。事后,他回到香港对外表示:

    “假使日本和中国两方都愿自动接近,那时英国很愿作一个调停者。”上述   消息和事实表明,英国张伯伦代表国际投降主义者策动的劝降,早在   1939年就已经开始了。

    同年7月,日本外相有田和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就“东方慕尼黑”的基本方案达成协议。英国政府声明:一、它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二、不得赞助有碍在华日军满足这些要求的任何行动或措施。但日寇得寸进尺,不断炫耀武力。1940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下令以攻城重炮24门编成第一炮兵队,作出南进香港的姿态。就在这一天,英国丘吉尔政府屈服于日本的压力,同意封闭滇缅公路3个月,停止所有通过香港的援华物资运输,迫使蒋介石议和,力促蒋汪合流。总之,英国的东方政策就是远东的慕尼黑,它阴谋牺牲其一部分在华利益,换取日本充当东方警犬,镇压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并从东方牵制苏联。

    欧洲战争爆发后,英国忙于应付希特勒的侵略,被迫减少了对远东事务的干预。东方慕尼黑阴谋活动的主角,由美国来扮演了。美国远东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扶植日本成为远东反苏**的有效堡垒;在“门户开放”的幌子下,与日本均分赃物,共霸远东。所以,在日本侵华问题上,美国采取了“坐山观虎斗”的策略。一方面向日本提供大量的战略物资和市场,怂恿日本侵华;另一方面,它又接济中国一点东西,让中国作一定的抵抗,等待时机,出面干涉,在既保持它的远东利益,又不伤害日本反苏实力的条件下,结束中日战争。

    美帝国主义对日本侵略势力的纵容、绥靖由来已久,早在1937年8月,即“七七”事变后不久,美国总统罗斯福就对国民党政府特使孔祥熙说过:

    满洲国成立已有6年,现在不论法理如何,其存在已为事实。目下各国虽未承认,但将来不免有一两个国家与日本在互换条件下开始承认。在这里,美国的绥靖政策已经初露端倪了。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是日本国际市场与侵华军火物资的主要供应者,纽约《商业日报》宣称,日本是“商业权利的维护者”;美国漫画家笔下的日本侵略军则是英雄人物——崇高的武士与俄国熊搏斗;美国库恩一洛布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曾把自己公司的资金提供给日本作战之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1939年至1940年,美国对日本石油和钢铁的出口创造了新纪录。仅据美国不参加日本侵略行动委员会的统计,1939年9月1日到1940年1月,平均每月输往日本的美国“废钢”为20.2万吨,比1938年几乎多一倍。

    东方慕尼黑的阴谋,虽然由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反对而没有得逞;但是,东条一伙却竭力煽动蒋汪合流,加紧**,而这些正中蒋介石反动集团的下怀。因此,在日蒋之间劝降和投降的活动一直在暗中进行。

    远在1938年2月17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主管对日事务的科长董道宁,就曾秘密地到了日本横滨,会见日本参谋本部第八课课长影佐侦昭,回国时携带影佐致张群、何应钦的亲笔信,内称:“董道宁来日,以身传达贵国诚意,使我当道大为感动。”4月16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另一要员高宗武与董道宁又从汉口去香港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