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横扫东南亚

    第十七章 横扫东南亚 (第2/3页)

”8日中午开始强渡海峡,并顺利登陆;9日,日军分两路进入岛上。

    11日,山下奉文用飞机向多于他几乎两倍而且武器精良的敌人散发劝降书,他的心情是色厉内茬的。因此,劝降书的措辞颇有古时在求引渡47浪人而下的天皇招降书的味道。

    “我基于武士道精神奉劝贵军投降。贵军以大不列颠传统精神为建军根本,并正踞守业已孤立无援的新加坡,用艰苦卓绝的行动与英雄气概提高大不列颠的声威……然从此以后抵抗已属无益,促使百万居民遭遇更大的危险,置之于刀光剑影之中。战局既定,新加坡陷落已近在眼前,继续抵抗不仅徒劳,且将为城内广大非战斗人员带来直接损伤,陷百姓于更大痛苦与战祸之中,何况按我军之见,你等继续顽抗已不能再为英军增添声威。”

    帕西瓦尔没有马上给山下答复。他已奉命“战斗到底”。新加坡虽然遭到了轰炸和炮击,但尚未出现惊慌失措的局面。国泰大楼的电影院前,仍有人排队买票看《费城故事》,拉弗尔饭店挤满了一边喝酒一边骂骂咧咧的参谋军官。不知道是谁用粉笔在墙上写道:“英国归英国人,澳大利亚归澳大利亚人,马来亚哪个混蛋要就归谁。”

    虽然帕西瓦尔已意识到全线崩溃在即,新加坡的陷落已经决定;但是,他对投降仍下不了决心。面对着这种局面,山下奉文随即发出最后通牒:

    “英军若不投降,我们就按计划进行夜袭!”

    “日军能不能留在原地不动?”受了惊的帕西瓦尔问道,“我们明天上午5时30分再谈判。”

    “不行!”山下故意用发怒来掩盖其内心的不安,“我要求今晚就停止敌对行动。我还要提醒你们:没有什么可争论的。”

    “我们将在晚上8时30分停止射击,今晚是否还是各自留在原地不动?”帕西瓦尔轻声地说。

    “行,我同意。请在这份停战协定上签字。”山下用带有命令的口气说。

    2月15日7时50分,帕西瓦尔沮丧地签了字。

    40分钟后,照约定那样,隆隆的枪炮声突然沉寂了。新加坡这个“狮子之城”、举世闻名的要塞,属于日本人了。前后70天,山下奉文以伤亡9324人的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650英里,直至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略少于日军,但是投降的军人是13万多。

    这一胜利是日军有史以来最大的陆战胜利。他们再次戏剧性地向全世界炫耀了武力。在日本国内,东条政府得意洋洋地宣布,每家每户都发啤酒   2瓶、赤豆1包、酒3瓶,13岁以下儿童每人发食品1盒,里面装的是奶糖、水果糖和点心。

    日本报纸也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次战役的胜利。《朝日新闻》的大标题是,《大东亚战争大局已定》;《短短三天内攻下新加坡岛,只有我神武皇军才   能立此殊勋》。大本营报道部长大平秀雄大佐宣称:“日本乃照亮世界和平的太阳。沐浴在阳光下者茁壮成长,抗拒阳光者唯有毁灭一途。美英两国都应深思我日本千年炽热的历史。我庄严宣布,新加坡一陷落,战争大局已定。最后胜利非我莫属。”

    马来亚战役的胜利,更加助长了东条英机称霸世界的野心。他对内阁说,缅甸和菲律宾可允许其独立,但香港、马来亚、新加坡必须在日本的直接控制下,作为保留大东亚共荣圈的重要据点。他说:“大东亚战争之目标,源于我帝国之基的远大理想,它将使大东亚各国家各民族各得其所,以日本为核心在道义的基础上确立共存共荣之新秩序。”

    这一年新年,东京与往常一样庆祝了元旦。这是日本人喜爱的节日。陆军军务局长武藤中将到外务省拜会了东乡茂德。几杯屠苏酒饮过后,他说:

    “国民对胜利太高兴过头了,没有好处。今后的路途难走。所以,你的政策   应该是尽快结束战争,第一步是把东条首相换掉。”武藤说完后告辞出来,又去和长期以来反对东条的前首相冈田说了同样一番话。

    在菲律宾的日军正按照东条的命令向马尼拉进军,那时,本间将军离马尼拉只有70英里左右。菲律宾战役是日本南进的重要战役之一。日本侵略者在战争初期的任务,主要是占领首都马尼拉和南部大岛棉兰老的政治军事中心达沃,马尼拉是美国在远东最大的海军基地。日军进攻菲律宾的部队,为陆军第十四军和第五飞行集团,以及海军以第三舰队为主的菲律宾作战部队和第十一航空舰队。陆海军共拥有飞机500架。

    在菲律宾群岛,麦克阿瑟上将指挥的美国部队有1.9万人,菲律宾部队有11.2万人,但后者大多是招来不久的新兵,装备不全,训练很差。在美、菲军队中,有8000名空军人员,他们拥有200架飞机。此外,美国还有一支小小的亚洲舰队。

    在12月8日和10日,日本飞机连续对马尼拉附近美国的空军基地进行了狂轰滥炸,基本上摧毁了麦克阿瑟的空军。接着,日军就在吕未北部的阿帕里登陆。此后,又在吕宋西海岸的维甘和东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美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麦克阿瑟估计到,日军主力将在仁牙因湾登陆,由于美国空军已损失殆尽,陆军也减员一半,无法阻挡,因此,美菲军队便主动撤退到巴丹半岛,凭借科雷吉多尔要塞进行防守,并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的城市,虽然这时日军离首都还有150公里。

    1942年1月2日,日军进入马尼拉。东条英机的侵略野心很大,但兵员不足,力不从心。就在日军进入马尼拉的当天夜里,东条又指令南方军司令向巴丹半岛发动进攻,但因兵力不足未能得逞,且损失重大。东条对巴丹前线进展不力大发脾气。他在发给前线司令部的电报说:“处处都在奏捷,只有菲律宾除外。”这对本问雅晴司令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这里的天气又闷又热,气温高达华氏95度。这位将军内心如煎,在巴丹战役中,他已经丢了近7000人,还有1万人患了疟疾、脚气和痢疾。他两次要求增援,两次遭到拒绝。

    在美军方面,困难更多,不仅士气低落,而且粮食已成了头痛的问题。

    前线部队每天的口粮只有平常的   1/3。几次想通过日本海上封锁线向巴丹和科雷吉多尔运送给养的努力都遭到了失败。骑兵的马已经没有什么饲料可喂了,温赖特将军含着眼泪下令把所有的军马都杀了,包括他自己心爱的良驹约瑟夫·康拉德在内。

    到了2月中旬,军内病倒的人多到了惊人程度。巴丹是世界上疟疾最猖撅的地区之一,而奎宁已几乎断了来源。由于饥饿和痢疾,兵员身体虚弱,仅3月份第一个星期就有500多人患疟疾住院,医生们担心疟疾即将流行,尽管还有人在说什么一支“一英里长”的船队满载给养和增援部队正在驶来,但无论是菲律宾部队还是美国部队都传诵着战地记者弗兰克·休利特写的一首诗:

    我们是巴丹的孤零兵,

    没爹没妈也没山姆大叔,

    无姑姨无叔伯也无兄弟,

    病无药,战无飞机大炮,

    哪有人把我们放在心上来关照。

    为了解决战场僵持的局面,3月间,东条又向菲律宾前线增派了两个步兵师团和两个炮兵团,大举进攻又重新开始。就在这时,美国政府为了保全面子,免得麦克阿瑟将军当了日军的俘虏,便命令他把军队交给温赖恃中将指挥,让他自己到澳大利亚去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3月11日晚,麦克阿瑟携夫人和4岁的儿子,乘着巴尔克利上尉的鱼雷艇偷偷地离开了科雷吉多尔。

    在尔后紧张的45小时里,巴尔克利指挥PT—41艇穿过被日军控制的海面,于13日天刚亮的时候在棉兰老岛北岸靠近台尔蒙菠萝罐头厂附近靠岸登陆。下船时,麦克阿瑟脸色苍白,眼圈发黑。他对巴尔克利说,他要为他和艇上人员申请银垦章。“你们把我从虎口中救了出来,我不会忘记的。”次日上午,麦克阿瑟的飞机在达尔文港南面30英里的巴切勒拉机场着陆。“好险!”他对在跑道上焦急地等着他的人说,“不过战争就是这样。

    胜败生死都只有瞬息之差。”麦克阿瑟抵达目的地后对记者说,“我来了,但是我还要回去。”

    东条本来就为巴丹的僵局不高兴,得悉麦克阿瑟大胆脱逃后更加不快。

    他再也不相信,本间没人支援也有能力迅速取胜。东条不愿自己去向陆军参谋总长杉山直接谈,而是派他的秘书官西浦进大佐去转达他对巴丹的“悬念”。

    麦克阿瑟的临阵脱逃,在美**队中也引起了对他的蔑视,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老麦把他们抛弃了,所以当时军队中流行着一首用《共和国战歌》的曲调写的讽刺歌曲:

    老麦老麦不窝囊,

    做事谨慎不能算胆小,

    富兰克林造的金星他得保护好。

    四星上将和巴丹的美味一样少,

    可知他手下的士兵饿得心直跳。

    4月2日是耶稣受难日的前夕。更有意义的是,这一天也是日本传说中第一个皇帝、神武天皇的生日前夕。夜幕降临时,5万日军已经集结待命,准备大举进攻。在他们后边,150门大炮、榴弹炮和迫击炮,准备举行这次战役开始以来最猛烈的炮击。

    在前线的另一边是7.8万名饿得发慌的美军和菲律宾军,其中只有2.7万人是列为“有战斗力”的人员,而这些人中间却有3/4因患过疟疾而身体虚弱。一早,天气就晴朗。10点钟炮击就开始了。在日军强烈炮火攻击下,美军和菲军乱作一团,纷纷弃阵而逃,有的走小路,有的翻山越岭,有的则沿着海岸公路跑。到处是混乱,这些筋疲力尽的人在恐怖的驱策下迈动着脚步。

    4月9日,吕宋部队司令爱德华·金少将率部投降,7.6万名美军和菲律宾军作了日军的俘虏。科雷吉多尔要塞守到5月6日。7日深夜,美远东军司令温赖特通过马尼拉电台命令菲律宾所有的美、菲军队无条件投降,拒绝投降者以逃兵论处。尽管如此,棉兰老的3.6万名军队只有7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