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磨炼

    第三章 磨炼 (第3/3页)

    斯拉格尔塞这个小地方,有一点什么事情左邻右舍全知道,成为议论的话题。皇家公费生安徒生从关心他的善良的房东汉涅堡夫人家搬到刻薄的梅斯林家去住,在这小城里就算一件不小的事了。

    头几个月,梅斯林先生对待安徒生的确不错,温和、体贴、容忍,给他讲一些有趣的奇闻轶事,帮助他复习当天的功课和预习第二天的功课。梅斯林太太也像关怀儿子那样关怀他。

    梅斯林先生早已不满足斯拉格尔塞拉丁中学主任的工作,他在谋求赫尔辛格拉丁中学校长的职位,那个位置正空缺着。那所学校比他工作的这所学校有名得多,赫尔辛格市也比斯拉格尔塞大得多。

    梅斯林先生达到了目的。他把这件事告诉安徒生,热情地对他说:

    “你也转到那所学校去吧,那儿比这儿好多了。你还住在我家,我亲自给你补习拉丁语和希腊语。这样,你就一定能考上大学。你写封信征求一下柯林先生的意见如何?”

    柯林先生同意安徒生转到赫尔辛格拉丁中学学习。

    安徒生随梅斯林一家,乘一辆满载旅客和货物的轿式马车,离开这个差不多生活了4年的小城,行驶在一片绿色的原野上。梅斯林先生显得特别精神,梅斯林太太哼着轻快的小调,安徒生有点伤感地回忆着在小城里度过的日日夜夜,特别是和朋友们依依惜别的情景。朋友们送给他一本满是诗画的纪念册,用诗和画表达对安徒生的真挚感情。英格曼、巴盖尔写了热情洋溢的临别赠诗。英格曼的一个学生临摹了一幅席勒的肖像,在旁边写道:

    我怀着敬爱临摹

    诗圣的这幅肖像;

    活在你的心中的

    一定是他的形象!

    一位多愁善感的少女,画了一幅充满情意的画,画的是希腊神话中那匹能激起灵感的、着一对天鹅翅膀的飞马。用意很清楚:激励安徒生大展诗才。他们的友谊多么可贵啊!

    快接近赫尔辛格的路旁,风景特别美丽,绿草如茵,树叶青翠欲滴。峡湾上的森林像一条条绿色飘带,间或出现片片渔村,一座古老的教堂映入眼帘,腓特烈堡上面塔尖林立,就像英格曼的历史小说插图里画的那样。傍晚,马车驶到一片渔家门前,一畦畦紫罗兰清香扑鼻,一只只白鹅在悠闲地散步,落日的余辉投在茅舍的玻璃上,梦幻般闪闪发亮。蔚蓝的天空柔和而明朗,苍穹下一个农妇拖着疲乏的身子蹒跚回家。一家屋前,一个老农正数着破烂钱袋子里的角子……这是一幅多么耐人寻味的风景画啊,美丽而又有点伤感。安徒生情思奔涌,一首《傍晚》的抒情诗在脑海里应运而生,他拿起笔记本,迅速地记了下来。

    第二天,他们抵达到赫尔辛格。的确,这儿比斯拉格尔塞好得多,花花绿绿的大街任你漫步,不远处港湾的片片白帆勾你幻想,学校的教室宽敞而明亮,同学们既活泼又有礼貌。安徒生很愉快,很兴奋。

    梅斯林兴致勃勃地来到赫尔辛格拉丁中学当校长,满以为能很好施展抱负。但他既没有行政领导才干,又缺乏经济管理能力。在斯拉格尔塞那所小的学校当主任还勉强凑合,到赫尔辛格这样一所大的学校当校长,才干和能力的欠缺,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这儿的老师和学生,本来期望来一位好校长,没有想到来的是一个饭桶。他很快就惹得他们讨厌了。

    梅斯林的心境越来越坏。他家里也越来越脏乱,连女仆都不愿意在他家工作。这边的生活费用又比斯拉格尔塞高得多,他家在经济上越来越入不敷出。他对安徒生又怒目而视了,把闷气一古脑儿发泄到他身上。

    安徒生住在他家一间又潮又冷的小房间里。上学时教室又明亮又暖和,下学后一进这房间,简直像进了囚室一样。他向梅斯林夫人抱怨住的条件太差,影响他学习。校长夫人狠狠地训斥他说:

    “你想住好地方!我问你,你有多少钱!有地方给你住就不错了。你应该感到高兴才是!”

    梅斯林夫人为了节省生活费用,就拼命在安徒生身上打主意。安徒生不仅饭食不好,而且顿顿吃不饱。他已经瘦得皮包骨了。可梅斯林夫人还常说:

    “你个子这么高,饭量这么大,简直要把我们吃穷了!”

    到赫尔辛格以来,安徒生的数学课学得不错,总是得“优秀”分数;丹麦文作文课就更不用说了,这是他的强项。但拉丁语和希腊语就不行了,梅斯林先生不但不实现诺言帮助他学习,相反,对他的恶狠狠的挖苦和训斥有增无减。

    他每天都骂安徒生笨,就像骂一个傻子或低能儿那样。弄得他心灰意懒,每月都向柯林先生报告说,自己对学习已经没有信心了。柯林要梅斯林向他报告安徒生的学习情况。梅斯林于1826年7月18日给柯林先生写了一份报告书。报告书说:

    “安徒生有丰富的想像力和热情,努力全面地学到了一些知识。大体说来他取得的进步使他有资格不断地从低年级升到他目前所属的最高年级。

    “我不得不说,对于别人的关心,对于在他学习过程中至今一直在经济上接济他的人们的关心,他是当之无愧的。他各方面的才能都是高的,在某一方面甚至是出众的;他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来源于充满深情的气质的品行,可以使他成为任何学校学生的典范。可以进一步说,通过继续不断的值得称赞的勤奋努力,他将能于1828年10月升入专门学校。

    “一个导师所希望的,但在同一个学生身上很少发现的三种品质,即才智、勤奋和优良的品行,无疑为安徒生所具备。

    “考虑到这一点,我必须把他作为一个很值得支持、使之能继续他的学业的人来推荐。由于这种支持,即使他年龄大,也不允许他退却……”

    安徒生并不知道这份报告书的内容。这份报告书对安徒生的评价和梅斯林先生平时在课堂上对他的评价截然不同。在课堂上梅斯林把他说得一无是处,因此他是那么沮丧,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柯林先生完全不知道他的真实处境。他给安徒生写了封信热情鼓励他:

    “别丧失勇气,亲爱的安徒生!把你的心神安定下来,镇静些,理智些,你会发现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校长对你怀有好意。他也许采取与别人不同的指教方法,但无非是为了达到同一目的。”

    有一次,梅斯林在拉丁语课上给安徒生提了一个不怎么难的问题,安徒生心慌意乱,答错了。梅斯林火冒三丈,骂道:

    “你这个蠢物,这样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你还学什么呀!你倒不如死了的好!”

    现在梅斯林什么话都骂得出来了。

    1827年春天,安徒生满怀感伤情绪,写了一首题为《垂死的孩子》的诗。他念给一些朋友听,他们都说这首诗写得很带劲,感情很真实。梅斯林不知怎么听说了这件事。有一天晚上,当安徒生全神贯注地读一本书的时候,梅斯林门也不敲就走了进来。

    “让我看看你写的那首诗,安徒生。”他说。

    安徒生知道梅斯林非常讨厌他写诗,紧张得颤抖起来。

    “我听别人说,你这首诗写得很好,”梅斯林继续说,“如果你的诗真写得好,我就不阻止你写诗了。是的,如果你有一丁点才华,我也不再责备你写诗了。”

    安徒生产生了一线希望,因为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诗,朋友们都说他有才华。

    他默默地把《垂死的孩子》交给梅斯林先生,惶恐地等着他的评判。梅斯林把诗浏览了一遍,脸上流露出鄙夷的神情。

    “你把它叫做诗?!”梅斯林吼道,把诗稿揉成一团扔到地上,“胡说八道!全是多愁善感的废话!你的恩人叫你好好学习,你却浪费时间写这种歪诗!你这自命不凡的白痴!该把你关进疯人院才好!”

    他把安徒生骂得狗血淋头。什么话最能刺激安徒生,他就拿什么话来骂。安徒生的处境难堪极了,精神上痛苦万分。到赫尔辛格以来的这些日子,是他一生中最暗淡、最不幸的日子。但柯林先生对这种情况一点也不了解。

    一位叫威林的研究古代语言的教员到梅斯林家来,和梅斯林讨论古代语言的问题。他发现了安徒生的艰难处境,觉得这位才智横溢的年轻人再在梅斯林家呆下去,就要毁了他的一生。他回到哥本哈根,向柯林先生详细讲了安徒生的真实情况,建议柯林先生赶紧把这孩子从梅斯林那儿领走。他还建议委托年轻学者缪勒来教育他,帮助他准备考大学。柯林先生同意威林的意见,对他说:

    “一放春假,就请你把他接到我这儿来。”

    1827年4月18日早晨,安徒生去向梅斯林先生告辞,感谢他曾经给过他的关照,暴躁的梅斯林把安徒生大骂一通。

    “不幸的蠢驴!你到地狱里见鬼去吧!”他恶狠狠地说,“你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大学生的!你的诗将在书店的地板上发霉,你本人将在疯人院了此一生!”

    安徒生带着梅斯林先生的这样的临别赠言,永远离开了这位校长家的“魔窟”。他在拉丁学校的学历到此为止。

    10年之后,安徒生在哥本哈根遇见了梅斯林先生,当时他的作品《即兴诗人》刚刚出版。梅斯林先生以和解的态度向安徒生伸出手来。

    “你在拉丁学校学习时,”他说,“我错待了你,那是我犯的一个很大的错误。”

    “我在那儿吃了点苦头,但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安徒生宽厚地说,接着又补充一句:“那也是一种磨炼。”

    安徒生以后把他的坎坷的人生道路,看成是丑小鸭成长道路上的种种磨炼。他尽管在梅斯林管束下吃尽了苦头,但他的精神生活却是按自己的轨道发展着。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他也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他刻苦学习各门课程,看课外书籍,作了大量笔记,摘录了丹麦文的、德文的、拉丁文的、希腊文的(梅斯林的课没有白上!)、法文的、英文的、意大利文的一大堆笔记。他最感兴趣的是文学,摘录最多的是歌德的作品,其次是席勒、霍夫曼、莎士比亚、爱伦士雷革、司各特、海涅的作品。他的刻苦精神和学习毅力是一般人所难以想像的。

    如果觉得《安徒生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