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严冬酷寒亲人情炽

    第七章 严冬酷寒亲人情炽 (第2/3页)

火纷飞的过去,忘却了现在的困境。他们这些年轻的听众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他那精神焕发的面容,一连几个小时地听他讲述。

    宽敞的房间充满着阳光。尼古拉躺在床上,枕着高高的松软的枕头。旁边的桌子上放着一堆杂志和书。

    尼古拉的客人中有港口图书馆主任季米特里·霍鲁仁科。过去他们不曾相识。但有一次尼古拉给他寄了一封信:

    “霍鲁仁科同志……我请你顺便到我这里来一趟。让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和谈谈心。我什么时候都有空,请您来吧!我在这儿像个‘外人’,没有团组织里的熟悉的同志。最主要的是没有书。我想谈谈书的事情。谨致**的敬礼。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季米特里·巴甫诺维奇·霍鲁仁科心甘情愿地满足了这个要求。

    尼古拉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说:

    “妙极了!这意味着我将是一个受照顾的读者了。对我说来,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搬书去,米佳,能搬多少就搬多少!”

    尼古拉有生以来还是第一次和霍鲁仁科谈话,但是尼古拉称他为“米佳”①,并用“你”称呼他。他们很快成为朋友了。

    ① 季米特里的爱称。

    “只要有机会,我将亲自把书给你带来,”季米特里说,“如果我来不了,我会打发同志们送来的。”

    “好,好,你亲自来最好,或者派共青团员们来。我见到同志们总是高兴的。如果哪位小伙子有乐器,请他们带来玩玩。”

    “首先你需要哪些内容的?”霍鲁仁科问道。

    “把我们的文艺书籍全部搬来吧。我自己来挑选。高尔基、诺维柯夫—普列保依、绥拉菲摩维支、拉夫烈纽夫、斯维尔斯克和富尔曼诺夫的作品我必须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更需要这样。”

    “翻译作品呢?”

    “至于翻译作品,”尼古拉说,“最好这样做:挑选法国的、德国的、英国的……某些作品,你知道,我对这些作品不大熟悉,应当有系统地去阅读。”

    他们谈到了一些国际和国内的事件,谈到了共青团和党的九大,尼古拉请他把速记记录带来。

    他见到新朋友总是谈得又热情、又多,而且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读报的一些感想。他的想法很多,感慨万分,不时沉默不语,擦着湿润的前额,不时又喜形于色。

    霍鲁仁科看了看他说:

    “当我来到这里的时候,就希望能看到病人,无疑是一股药味使我感到诧异。”

    “当然啰,”尼古拉愉快地附和着他的声调说,“你知道要求寄一些给躺在床上的病人读的小说的请求吗?说老实话,要想想,好吗?”

    分手的时候他再一次提醒说:

    “嗯,我可等着书呢,米佳,多送点书来,别忘了挑选一些外国的经典名著。”

    第二天,送来几叠用绳子捆好的书。尼古拉用令人惊讶的速度从这些书中吸收营养。他整天埋头读书,夜晚也经常如此。

    送来的那几叠书有20至30本之多,刚好够他看一个星期的。

    最初,借给他的书是填写在读者的借书证上,但很快把证上补充的借书卡都填满了,违反了图书馆的规则;只好填写借书的总册数。

    他特别注意阅读描写国内战争的文艺作品、文件、随笔、帝国主义战争时期的回忆录和关于未来战争的幻想小说。

    马雅可夫斯基的长诗《列宁》的一些章节和关于苏联护照的诗①他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而且经常大声朗读(附带说明一下,马雅可夫斯基去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在尼古拉的心里像压着一块沉重的石头。他热爱这位诗人。他久久不能原谅马雅可夫斯基这样心甘情愿地离开人世)。

    ① 这里指马雅可夫斯基的《苏联护照》一诗。

    尼古拉顽强地研究俄罗斯文学中的经典作家的著作。他尤其热爱高尔基的作品。当读完某一部作品后,他常常要求读有关这本书的文学评论。他怀着极大的兴趣阅读雨果、左拉、巴尔扎克、塞奥多尔·德莱塞的作品。

    他每天用一定的时间——两小时阅读科普通俗杂志和政论作品。那时候,人们称奥斯特洛夫斯基为“发疯的读者”。

    他带到拉娅家来的一只小皮箱里,有他喜欢的一本书——谢甫琴柯的《弹唱员》①,由于经常阅读和搬家,这本书已经磨损不堪,封面和书的前几页没有了。

    ① 塔拉斯·谢甫琴柯(1814—186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