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热爱生活博识广交

    第十九章 热爱生活博识广交 (第2/3页)

减弱。亚·绥拉菲摩维支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悉心关怀。在高度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才干的同时,绥拉菲摩维支清楚地看到他的不足之处,不惜花费时间和精力在文学创作上帮助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此深有感触。他尊敬和热爱亚历山大·绥拉菲摩维支。他们的谈话常常是好几个小时……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对米·亚·肖洛霍夫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早在1929年,奥斯特洛夫斯基读完小说《静静的顿河》,就高度评价这部优秀作品。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问世之后不久,这两位作家便结交为好友了。1935年11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将自己的书赠给了肖洛霍夫同志。“紧紧地握您的手,并祝您在《静静的顿河》第四卷的写作中成绩卓著。衷心地希望您成功。让哥萨克——布尔什维克成长并攫取我们的心。让那些英雄——流尽鲜血的、静静顿河草原上的工人们失去浪漫主义吧。谨致**的敬礼!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1936年11月,肖洛霍夫全家在莫斯科会见了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如同过节一般等待这次会见。在和肖洛霍夫的孩子们见面时,他将礼物赠给他们,并与他们逗笑取乐。只剩下他们两个人时,两位作家进行了一番热情的长叙。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很想知道肖洛霍夫对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意见。遗憾的是,他们的谈话没有做记录。

    匈牙利作家马捷·札尔卡经常到奥斯特洛夫斯基这儿来。活泼愉快、精力充沛的美男子马捷不习惯坐着,在谈话的时候他通常总是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他们常进行辩论,尼古拉在辩论中从不轻易让步。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给安·卡拉瓦耶娃的信中写道:

    “昨天开门后,马捷同志走进来。我听到他高声喊道:‘哎,扫帚星又回来了……’关于他我不想奉告,你比我更了解他。这个匈牙利人不会不是我们的朋友。对待他不应带偏见,就像他对你一样。和他一起,至死也不感到寂寞。”

    马捷·札尔卡曾回忆说:

    “奥斯特洛夫斯基留给我的印象是与众截然不同的,最主要的是,这个印象鼓舞人心。至于尼古拉卧床不起,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等等,这都是表象。而实质是:这是个大力士,是个英勇的青年,是战士,从他身上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他充满着对生活的渴望,充满着对周围所发生的事情的热爱。至于他的身体状况……这也是微不足道的事,确实是个问题,有点叫人揪心,但是,是可以克服的,是暂时的,不是绝对不可以改变的……”

    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读者很容易从豪放的、充满热情的革命家匈牙利人沙依诺的形象想象到马捷·札尔卡……

    最近几年常来走访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还有演员、音乐家、艺术家、作曲家。

    画家雅尔-克拉夫琴柯、德国画家和反法西斯战士弗格列尔曾为奥斯特洛夫斯基画过像。雅尔-克拉夫琴柯作的肖像曾出版过普及本。弗格列尔给尼古拉所作的栩栩如生的肖像已由拉娅转送莫斯科尼·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收藏。

    奥斯特洛夫斯基还和依·苏达柯夫以及青年工人剧院其他领导人见过面,这些同志正在根据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改编话剧。遗憾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未能看到这个剧本的上演——该剧在青年工人剧院上演是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去世后的1937年。

    最有趣的是莫斯科叶尔莫洛娃剧院演员们的会见。在索契新居的露天阳台上,大家聚拢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身边。演员们表演了阿·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歌剧《贫寒不是缺陷》中“米佳和柳波芙·戈尔捷耶夫娜”一幕。

    尼·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听了你们的台词,我想,这种感情是否表达了真实的生活。我认为柳波芙·戈尔捷耶芙娜的戏演得不错。这样的女性在生活中是大有其人的……列卡列夫饰米佳表现得十分坚决……不自由的、受压制而不敢反抗的人的表现方式可有不同。我们大家都知道,命运经常使人屈服。但是,可以这样跪着爬,主人看到会想:‘喏,今天他在地上爬,而明天站起来会把我绞死……’”

    最愉快的是与莫斯科音乐学院大学生们的会见。他们来到尼古拉住的高尔基大街,给他表演他喜爱的音乐作品。演奏了许多经典节目,有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天鹅湖》音乐,阿利亚华耶夫的《夜莺》和里姆斯基——阿尔萨科夫的《丸花蜂在飞翔》。

    当正式节目演奏结束后,奥斯特洛夫斯基对青年们说:

    “你们是共青团员吗?”

    “是的,我们都是共青团员!”大学生们骄傲地回答说。

    “那就让我们记住,我们是未来的演员,而我是一个作家,让我们一起按照共青团那样和谐地唱战斗歌曲,就像当年曾经唱过的一样。让我们跳起舞来吧。说老实话,我不可能跳舞了,但是在唱歌方面我不会落在你们后面……”

    他像一个有经验的领唱,满怀信心地开始引吭高歌,领着大家唱起来。他那动人的歌喉,并未因疾病而减弱。

    当青年们翩翩起舞时,好像他也从床上跳下来一起旋转……

    女歌唱家B·杜霍芙斯卡娅在索契巡回演出期间,不止一次到奥斯特洛夫斯基家来,在钢琴家西格兹蒙德·卡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音乐会每次几乎都以《鹰雏》这支歌来结束。奥斯特洛夫斯基非常喜爱这首歌,歌词“别想到死,要相信自己还是个16岁的孩子”把他带到了青少年时代。

    ……

    “真是一部巨大的人的传送器。”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这样称呼这几次会见。

    和多方面人士的广泛交往,活跃的谈话和辩论,友好的批评——这一切使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应该说,尼古拉善于交际,他富有浓厚的幽默感,说说笑笑、谈笑风生。因此,他常把人们吸引到他身边来。他最讨厌表里不一的行为。他自己是一个襟怀坦白、正直忠诚的人,他能很快解除任何误会,如果谁企图把水搅混的话,他很快就把它“澄清”。奥斯特洛夫斯基视为朋友并取得他信任的人,如果骗了他,哪怕只有一次——与这种人绝交是不后悔的。

    他还讨厌爱发牢骚的人,这种人不会怡然自乐。奥斯特洛夫斯基称这种人为“血凝滞的人”。

    每当工作日结束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房子里聚满了人,这个时间拉娅她们大都在家里。大家打开留声机跳舞唱歌。把电铃通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房间里,这是为了能够随时传唤他所需要的人。有时候他为了开玩笑,连续按电铃,以示“告急”!

    有一次大家在餐厅吃饭,突然,电铃声连续响起来,他们丢掉一切,朝尼古拉身边奔去:

    “发生了什么事?”

    “大家是听到警报来的吗?”

    “是的,都来了。你出了什么事?”他们追问道。

    “没有,你们说说,大家都来了,还是没有都来?”

    当他知道他们都到了时,他表扬他们说:

    “好样的!我什么事也没发生。我只是要检查一下你们的战备情况,当我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能招之即来。”

    他不能离人,他随时都想知道他身边的人。

    他从不脱离生活和现实,简直对一切都感兴趣,连街上是不是有很多人,商店里到了什么新东西,特别是妇女需要的用品(基本上是妇女守在他身边)。他喜欢准备礼物。有一次他赠给自己的母亲一只带表坠的怀表。奥列加·奥西波芙娜感谢他并带着几分惊讶问道:

    “你怎么知道我需要这样的表?”

    “我猜着了吧?你想要这种表。”他高兴地说,“如果是这样,这说明我的侦察工作完成得很出色!”

    “侦察”——他这样称呼了解所感兴趣的事情。根据他的任务的需要,家里人常去看他需要的电影和戏剧。

    “要知道,他没有看过这部影片,他从哪儿了解得这样详细?”有一次,他的一位客人问他们。

    他们成了他的眼睛。……

    几乎所有来看望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都为他的知识渊博和热爱生活而感到惊讶。

    拉娅还记得来了一个工人小伙子。告别时,他对拉娅说:

    “我来看望奥斯特洛夫斯基,想给他注入点甘香酒剂以振奋一下他的精神。但适得其反。不是我给了他,而是他亲自给我注入了甘香酒剂。现在我觉得我能消除痛苦了……”

    1936年9月30日,伦敦《新闻纪事报》驻莫斯科记者罗德曼先生前来索契采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