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出身贫寒 年少立志

    第一章 出身贫寒 年少立志 (第2/3页)

    埃德加发现父亲意外地回来,顿时目瞪口呆,不知所措。他支吾了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来。

    戴维有些明白了,他顿时脸色铁青:“你是不是逃学出来的?”

    埃德加不由得浑身颤抖起来,“我……我只是挣点零用钱……”

    “混帐!”戴维火冒三丈,随手抄起一件马具,劈头盖脸向埃德加打去。

    埃德加年仅12岁,他只能在父亲的击打中抱着头窜来窜去:“妈妈妈妈快来呀,爸爸打我了……”

    这时小德怀特在一旁看不下去了,他悄悄潜到父亲的背后,试图抓住戴维疯狂挥舞的手臂。戴维怒不可遏地转过身来,冲着德怀特大声喊道:“你来干什么?怎么,你也想挨几下?”

    “我认为,”德怀特泪流满面地说,“不管什么人,都不应该像这样抽打他。……对一只狗都不行。”德怀特仰着头,紧紧地咬着嘴唇,满脸的倔强与挑战。

    戴维一时间瞠目结舌。稍顷,他扔下马具,气呼呼地转身走了。

    与稍嫌粗暴的父亲相比,德怀特的母亲却是个受欢迎的人。她虽是个平平凡凡的家庭主妇,但她活泼开朗,而且性格坚毅,争强好胜,遇事从不灰心丧气,这种性格给幼小的德怀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聪明贤慧的艾达有自己管教孩子的一套独特的方法,她教导儿子们要笃信上帝,诚实正直,自力更生,有进取心。

    艾达有着天生的组织能力。她把孩子们分散到几个房间去睡觉,这样大大减少了晚上睡觉时争吵、打架之类不愉快的事情的发生。她让孩子们轮流做家务,这样,每个人都学会了做菜煮饭,打扫房间和马房,洗衣,在菜地里播种、施肥、除草、收割。

    在她的谆谆教导下,小德怀特一天天地成长起来。

    德怀特身体健康,很少得病,这也许与他每天蹦蹦跳跳的生活有关系。他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总是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以及“水为什么没有颜色”之类的问题,而艾达总是耐心细致地讲给他听。

    在一个有6个男孩的家庭里,男孩子们免不了要互相竞争一番。谁跑得最快?跳得最高?举得最重?谁种的菜长得最好?谁能一字不错地朗读《圣经》?艾达总是热心地鼓励孩子们进行此类的比赛,以培养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

    从德怀特很小的时候起,艾达就开始培养德怀特敢说敢做的性格,并用自身的一举一动影响着他。她常常教育德怀特:“你既然是我的儿子,你就决不能因不敢说或是不敢做而感到痛苦。”

    艾森豪威尔一家所住的地方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全无大都市的喧闹和嘈杂。院落内到处都栽种鲜花,培养草坪,一到春天,各种鲜艳美丽的花朵儿一齐开放,争奇斗妍,在和暖的春风里摇摇曳曳,把小院点缀得格外美丽。

    德怀特初来乍到,满眼新奇,很快结识了当地的一群小玩伴儿。这些小玩伴有些是独生子,在家里骄横惯了,对德怀特有些欺生。其中有一个叫汤姆的小男孩,年龄不大,却非常骄横无礼,经常无缘无故地欺负他。

    一天,德怀特正在小花园内玩耍,看见汤姆跑到花圃里又蹦又跳,把娇嫩的花朵踩在脚下的泥土里,鲜艳的花瓣被碾得一塌糊涂。德怀特心疼极了,就冲着汤姆喊:

    “嘿,汤姆,出来!花儿都被你弄疼了!”

    汤姆正跳得高兴呢,突然听见有人冲他大喊大叫,非常不乐意地扭过头去,一看,这不是那个刚来的土小子吗?正好给他点颜色看看。

    汤姆坏笑着出来,伸出沾满泥巴的小手,趁德怀特没有防备,猛地就是一拳。德怀特顿时眼前直冒金星,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这时,不知从哪儿钻出一伙儿调皮的小男孩来,一起拍手起哄道:

    “噢……土小子挨打了——土小子挨打了——”

    德怀特又羞又急,不知所措,坐在地上嚎陶大哭起来。哭得有点累了,想起了妈妈,便呜呜地跑回家告状去了,那一群小男孩在后面追逐着,嘲笑着。

    德怀特的母亲正在准备晚饭,看见德怀特身上沾满了泥巴,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哭着回来了,深感奇怪。了解了情况后,艾达轻轻擦掉儿子脸上的泥巴和泪水,温柔而冷静地对他说:“看,我们家里从来没有胆小鬼。不要被他吓倒,下回他再打你,你就尽管回揍他——就像他揍你那样。”说罢,艾达做了一个回击的手势。

    “可是……要是我和他打起来,不论是赢是输,爸爸都会用木板抽我!”小德怀特一边抚摸着红肿之处,一边心有余悸地说。

    艾达意味深长地看了德怀特一眼,说:“把你上次救哥哥的勇气拿出来吧!”

    就这样,小小的德怀特,抹了一把鼻涕眼泪,捏紧了拳头,跌跌撞撞地冲出门去了。看见德怀特重返“战场”,那群顽皮的小男孩和那个老爱抡拳头的汤姆又疯狂地冲了上来,把德怀特团团围住,企图再次欺侮德怀特。德怀特挥起小拳头,冲着汤姆的脸部猛击一拳,汤姆“哎呀”一声,一个跟头翻倒在地。

    男孩子们的笑容凝结了,个个惊恐万状地张大了嘴巴,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刚来的乡巴佬似的小男孩居然敢出手打远近闻名的“小霸王”!

    小德怀特带着复仇的快感,涨红着脸,一口气奔回家,骄傲地向母亲宣布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怕小霸王了!我再也不怕汤姆了!”

    自此,再也没有哪个小孩儿敢动德怀特一根指头。

    德怀特的母亲以她独特的教育方法,使德怀特养成了坚忍、要强的性格,使得他从小就敢于迎接各种挑战,做一个强者。平时,自己的孩子们打起架来,艾达也决不过多干涉。邻人不解地问艾达:“孩子们正打架呢,你怎么不去管一管呢?”

    艾达微微一笑:“要想使身体健壮的男孩子不打架是不可能的。况且,要多插手也不好。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去。”

    有一次艾达在厨房里烤面包,德怀特和埃德加在厨房间的地板上扭打起来。一会儿,年纪稍长、身体较重的埃德加骑在了德怀特身上,拳头像雨点一样落在德怀特身上。

    “服了吗?”埃德加大声问道。

    “不服!”德怀特喘着粗气回答道。

    埃德加恼羞成怒,一把抓住德怀特的头发,把他的头砰砰地往地上撞。厄尔冲进来要帮德怀特。

    艾达站在炉子边,连头也不回,厉声地对厄尔喊道:“别管他们。”

    3. 阿比伦的熏陶

    在阿比伦这个小城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慢慢地成长起来。在19世纪90年代,阿比伦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中西部小城镇。这儿强调自给自足,与外界的接触极为稀少,仅限于每日火车的往来。每天,火车轰鸣着运来东部的工业品,运走阿比伦的小麦。政府不从阿比伦收多少税金,当然也没有必要给这里提供什么帮助。在阿比伦,各家各户自行照料老、弱、病、残。在这个民风质朴的小城里没有警察——这是因为市镇极小,居民彼此熟知信任,没有必要动用警察。

    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阿比伦也在逐渐走向现代化。幼小的艾森豪威尔能够体会到,城镇的每一个人都在为阿比伦的建设使着一把劲儿。阿比伦铺设了街道,建起了发电厂提供电力,还用上了自来水,电话也渐渐流行起来,有人甚至添置了汽车。

    纯朴的人们很少想到阶级及地位之类的问题。他们评价男人的标准是,他是否辛勤劳动,是否按时付账单;评价女人则是家务安排是否妥当,教养子女是否有方。人们都认为男人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他的素质如何,没有成就的人只能责怪他们自己了。

    尽管阿比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然而它对艾森豪威尔家的孩子来说,的的确确是一个理想的地方。它是他们童年的乐土,是个安全可靠、友爱平等的地方。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后来在回忆阿比伦时,眼睛里充满了童真般的向往。他说:“阿比伦为我们提供了健康的户外生活环境,同时也给了我们必须工作的压力。这两个条件对阿比伦的存在起着激励作用。它在消除财富、种族和宗教信仰方面的偏见,以及坚持正直向上、作风正派、关心他人的价值标准方面,胜过我们见过的其他地方。对有机会在这样一个开明的乡村度过少年时代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