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一心向战 终遂心愿

    第五章 一心向战 终遂心愿 (第2/3页)

桌子上,骤然多了许多需要处理的、像小山一样堆积的文件。

    第六天,艾森豪威尔接到陆军部打来的电话:

    “我是参谋长秘书沃特特·史密斯上校。你是艾克吗?”

    “是的。”艾森豪威尔回答。

    “参谋长要你乘飞机马上到这里来”。史密斯上校用命令的口吻说,

    “告诉你的上司,正式命令随后下达”。

    参谋长要找我?什么事呢?艾森豪威尔心里琢磨着。可能是他想了解一下菲律宾的防御情况吧?

    他吩咐勤务员收拾一只手提包,让副官简单为他准备了一些菲律宾的材料装了进去,吻别玛咪:“亲爱的,我很快就会回来的。”

    由于恶劣的气候,艾森豪威尔只能转乘火车,经过堪萨斯城,向东隆隆而行。火车行驶在他30年前从阿比伦到西点军校去的同一条铁路线上。

    “机会就在你身旁。伸出手去抓住它”。一路上,艾森豪威尔的耳畔一直回响着父母对他说的这句话。他知道,这不仅是重大的任务,而且也是他个人发展的一次很好的机会。他紧张地阅读着材料,认真地为与马歇尔的全面作准备。

    当火车驶过密苏里和伊利诺伊州时,铅色的天空中飘起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艾森豪威尔盯着窗外风驰电掣般掠过的黄土地和灌木丛,听着雪粒猛烈击打玻璃窗的声音,心里一直在想着一个问题:

    “前方等待着我的,将会是什么呢?”

    3. 上司马歇尔

    1941年12月的一天,艾森豪威尔经过千里奔波后,风尘仆仆地抵达华盛顿。

    一出车站,他立即叫了辆出租车,迅速奔赴位于宪法大街的陆军部。为了他的到来,马歇尔专门致词表示欢迎,这使艾森豪威尔有些受宠若惊。

    简短寒暄后,大家在会议桌前坐了下来,马歇尔迅速切入正题。他简要地介绍了太平洋的形势,把美国、日本、菲律宾各方的兵力规模及损失列举了一下。接着,马歇尔隔着桌子向前探身,两眼盯着艾森豪威尔问道:

    “艾森豪威尔先生,我们行动的总方针应是什么?”

    艾森豪威尔吃了一惊。他没想到马歇尔将军会这么直截了当地提出这个问题——他知道的情况不比新闻界多多少,而且他又没有带参谋人员来帮助他准备作答。

    艾森豪威尔犹豫片刻,请求道:“马歇尔将军,请你给我几个小时。”

    “好吧。”马歇尔回答道。马歇尔并非完全了解艾森豪威尔,他只是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有关他的一些事迹,因而,他想亲自看看艾森豪威尔在战争的压力下如何行动。此时此刻,他必须立即知道哪一位军官能够帮助他。

    艾森豪威尔领受了任务,来到参谋部作战处给他的一张大桌子前,坐了下来。他取了一张黄色薄纸,塞入打字机,用一个指头轻轻打出“需要采取的步骤”几个字。

    尔后,他便靠在椅背上苦苦思索。显然,菲律宾是保不住了,目前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军队撤至澳大利亚,在那儿建立起一个反攻基地。但如果这样做的话,军队的荣誉就要蒙受损失——要知道,美国在远东的威望对那些政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怎么办呢?”艾森豪威尔从未经历过这么大的压力。

    半个小时后,他冷静下来,缓缓地打出一行字:“速度是最重要的。”他的建议是,在澳大利亚建立基地,可以从那里设法增援菲律宾。

    黄昏时分,艾森豪威尔拿着打印好的“答卷”回到马歇尔的办公室。马歇尔正等候着他。

    马歇尔接过稿子,仔细地读了起来。读着读着,他冰冷的脸上有了笑意。他不由得读出了声:

    “尽管及时增援菲律宾以抗击日本的侵略是不可能的,然而,美国仍必须尽一切可能,去支持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因为中国、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的人民将注视着我们。他们可以原谅失败,但他们不会原谅放弃。”

    “他们可以原谅失败,但他们不会原谅放弃。”马歇尔重复着这句话,微微地点着头,“有道理!有道理!”

    艾森豪威尔插话说:“在这方面,我们要万无一失。我们必须冒很大的风险,需要花多少钱就得花多少。”

    马歇尔温和地注视着艾森豪威尔,点点头:“我同意你的意见。尽你所能去拯救他们吧。好,从现在开始,由你来负责作战处菲律宾和远东科的工作!”

    艾森豪威尔心里一热,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份建议竟使马歇尔将军如此看重自己。他不由得仔细打量起这位识才爱才的将军来。

    马歇尔素以“冷淡而严厉”著称,令人难以接近。他迫使每一个人对他保持距离,甚至总统也不例外。罗斯福总统第一次接见他时,亲热地喊他“乔治”,并试图去拍他的肩膀。然而马歇尔灵活地一闪,躲开了。他想让总统知道,他的名字是“马歇尔将军”。果然,总统以后再也没有称他“乔治”。

    马歇尔几乎没有什么亲密无间的朋友。当他休息时,他便独会一人去看电影,或者在花园中散步。他严格控制自己的感情,轻易不把喜怒哀乐挂在脸上。例如,很少有人能够不受艾森豪威尔那极富感染力的笑容的影响,马歇尔却是个例外。全军的军官都称艾森豪威尔为“艾克”,马歇尔却一本正经地称呼他“艾森豪威尔”。在他们相处的岁月中,马歇尔一直称他“艾森豪威尔”,但有一次说漏了嘴,叫了声“艾克”,把艾森豪威尔吓了一跳。而马歇尔也马上改口,在第二句话中竟连用了五次“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又是一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非凡的敬业精神的人。他不能容忍别人工作中的差错,但是对那些能够胜任工作的人却非常信赖。

    艾森豪威尔发现,马歇尔无论是作为将军,还是导师,都是理想的上司。他对马歇尔有着“无限钦佩和尊敬”,进而对他有着“很深的感情”。1942年,他对他的一名助手说:“我不愿意用1个马歇尔去换50个麦克阿瑟。”说完,他想了想,接着脱口而出:“天哪,这可是一桩糟糕的买卖。我面对50个麦克阿瑟该怎么办呢?”

    4. 父亲撒手人寰

    繁忙的工作开始了。不过,艾森豪威尔最希望去的地方是战场,而不是办公室。他不停地抱怨说:“天啊,我多么不愿意按照别人所吩咐或迫使的那样去进行工作!在这里,官员们总是在海阔天空地高谈阔论,要么便惊天动地大拍桌子——却没有几个实干者。他们轻率地预先宣布结果,而且虚张声势。倒霉的总是实际工作的人。”

    1942年3月9日深夜,他正在拟定一个作战计划。副官走近他,弯下身来低声向他耳语了些什么,艾森豪威尔的脸一下子变得惨白。家中传来了惊雷般的消息:父亲病危。

    父亲戴维是艾森豪威尔一生中,除了母亲之外,最热爱、最尊敬的人。父亲对他的成长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艾森豪威尔结婚后,总不忘抽空回家去探望一下父母双亲,有时工作人员路过他家时,他也顺便捎一些东西回去孝敬父母。父亲年岁已大,近年来疾病缠身,艾森豪威尔对自己不能在父亲的病榻前尽儿女之孝,内心感到非常愧疚。相反,父亲理解儿子的工作,他劝儿子少回家,多为国家干点事情。这样艾森豪威尔心里稍稍感觉好受一点。

    父亲这一次的病情非同寻常,是母亲连夜打来的电话,副官接的,说是“中风,恐怕不行了”。艾森豪威尔心里格登一下子,心想,那个可怕的时刻终于到了。他沉默半晌,走出灯火辉煌办公室,冲进茫茫夜色中。

    春日的夜晚,安详、静谥。艾森豪威尔抬起头来,看到了幽蓝色的天空里撒满了眨着眼睛的繁星,他再也抑制不住感情的闸门,眼泪流了出来。他想起了小时候与父亲一起数星星的那些夏夜,与父亲一起打球的那些午后,甚至与父亲大声争吵的那些场面……这一切,回忆起来,竟是那么如梦如幻如真。那时,父亲还是个年轻力壮的英俊小伙子,而现在……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他仅仅有时间把这一件事情记在日记中。他写道:“战争不是温情脉脉的,我没有时间沉溺于甚至是最深沉、最圣洁的感情之中。”

    那天晚上,他在7点30分还是停止了工作。他说:“我没有心情继续工作下去。”

    他关起门来,开始缅怀他的父亲,并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悼词。他称赞父亲“真诚、自尊,不好表现,谦逊、沉着”。“我以他是我父亲而深感骄傲”,艾森豪威尔含泪写道,“然而,要让他知道我爱他有多深,总是那么困难”。

    艾森豪威尔第一次有了精疲力尽的感觉。由于形势紧迫,他不能回家奔丧,心里既痛苦又矛盾。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急迫地想参加正在进行的战斗。由于工作压力以及极度的焦虑,他竟然冲着马歇尔将军大发了一次脾气。

    那天,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讨论军官晋升的问题。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说:“上次战争中,许多在战场上进行战斗的军官没有得到提升,而在后方的参谋军官却被提拔。这次,我想补偿一下。以你的情况为例,我知道有的将军推荐你当师长,有的将军让你当军长,这都很好。但是,你就是要留在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