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声誉雀起 欲登宝座

    第十一章 声誉雀起 欲登宝座 (第2/3页)

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他每天都要花上半个小时画油画。

    3. 冷战捍卫者

    艾森豪威尔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职务并不长,很快,他又重新穿上了军装。就在他任校长期间,他也常常作为高级军事顾问参与处理一些最棘手的问题。正当艾森豪威尔探索大学生活奥秘的时候,帝国主义集团发动的“冷战”席卷全球,并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1949年4月,在美国庇护下,成立了北大西洋的政治军事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根据参加国首脑的一致意见,艾森豪威尔是领导这个组织的最佳人选。

    1950年12月18日,艾森豪威尔和玛咪舒适地坐在温暖的普尔曼式卧车里,前往远方一个学院。在一个火车站上,一名铁路职工通知艾森豪威尔:

    “将军,有您的电话,杜鲁门总统打来的。”

    到有电话的地方,要走一段积雪很深的荒地。无疑,这是一条走向“冷战”之路。在电话中,杜鲁门把各国首脑的这一意见告诉了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对这一命令有些反感,因为他不得不重新改变已经走上正轨的生活习惯,动身去欧洲。当然,对于北约,艾森豪威尔还是支持的。他说:“我对北约的观点是深信不疑的。在我看来,西方文明的前途有赖于它。”

    1951年1月7日,艾森豪威尔辞掉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职务,来到巴黎,领导北约成员国的陆海空部队。从此,他必须为组建北约武装部队付出较多的心血。艾森豪威尔聘请蒙哥马利元帅担任最高司令官的副职,这是一项英美进行政治军事合作的政治交易。

    北约的缔造者们尽量采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斗传统,以使这一“冷战”的畸形产儿仪表堂堂。而艾森豪威尔为建立这个具有侵略性质的政治军事集团的武装部队,倾注了大量心血。

    像北约的所有战略家一样,艾森豪威尔不断重复一个观点:只有西方的政治军事统一,才能使资本主义世界免遭“苏联威胁”。“苏联威胁”已被利用,成为帝国主义集团奉行侵略的对外政策的借口。

    艾森豪威尔真的相信存在苏联向美国发动军事进攻的威胁吗?据艾森豪威尔的私人信件透露,他不相信存在着苏联对美国有军事威胁的危险。那么,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还对西方世界集体防务原则热心支持呢?原因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积极参加建立这个军事侵略集团的武装部队,艾森豪威尔可以令人信服地显示他同西方集团的完全一致。

    艾森豪威尔十分清楚,股票持有人的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根本不是一回事。

    1951年8月,一名美国普通军人在写给艾森豪威尔的一封信中说,“如今士兵们经常喝着啤酒议论世界大事和个人前途,士兵们的情绪极其忧郁。可以说,在未来的战争中,他们的命运不外乎两种:杀人,或者被杀。杀人的想法使他们厌恶、被杀的前景使他们感到恐惧。”

    在信的结尾,寄信人代表军人诘问艾森豪威尔:“我们这一代人真有必要成为职业杀人者,就像大家称呼朝鲜战场上的老兵一样吗?”

    艾森豪威尔马上给寄信人写了回信。这位北约的最高司令官搬用“冷战”理论,在信中写道:“在我看来,只是因为**实行无神论,才迫使美国武装起来。”

    然而,艾森豪威尔清楚地感觉到这些“道理”并不能令人信服。在信末,他不打自招地说:“我知道,您和您的伙伴不会把这封信看作是对引起你们强烈不满的那些问题的满意答复。”

    艾森豪威尔应聘就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这是他政治生涯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阶段。这一时期的活动,巩固了他在美国右翼政治集团中的地位。美国的政客们相信,“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这一职务,能够为他们的靠山轻而易举地开辟一条通向白宫之路。

    4. 白宫第一步

    艾森豪威尔穿上军装后,“艾森豪威尔热”重又升温,提名艾森豪威尔作为总统候选人的运动又死灰复燃起来。

    堪萨斯城的出版人罗维尔特肯定地说:“我在30年前就知道,艾克是堪萨斯优秀的共和党人。”参议员斯巴克曼则在亚拉巴马宣称,他将争取让艾森豪威尔作为民主党候选人。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封信寄到艾森豪威尔的办公室桌前,这些信大都是恳请他出来当民主党或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每天都有人以这种或那种形式问他,“难道你不想当总统吗?”

    艾森豪威尔像一个爱挑剔的等待出嫁的姑娘一样,有不少倾心人求婚,却不急于给予最后答复。他总是强硬地说:“不管用什么措词、条件,我都拒绝接受提名。”

    在艾森豪威尔的公开谈话、私人日记以及信件中,他都否认他有政治野心。在他的图书馆所收集的大量文件中,没有一处暗示过他企图谋求这一职位,或者他在秘密地这样做。

    不过艾森豪威尔的行动最确切地说明,他对待总统候选人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他多次出席公共场合,与有钱有势的人来往,并开始对政治事件进行不愠不火的评论。

    慢慢地,艾森豪威尔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尽管他未流露过他想当总统的野心,但他指出,如果他是在响应人民的呼声,他是取代塔夫脱或杜鲁门的惟一选择,他愿意效劳。而且,他总是服从命令,如果美国人民“命令”他当他们的领袖,他会接受他们的委任。

    他说他决不愿意去拉选票,除非有绝大多数的人要求,除非他确信竞选总统是他的职责,否则他决不会同意当一名候选人。整个1949年及1950年,艾森豪威尔一再在日记中写道,“我现在或将来都不愿意进入政界”,不过,他总是加上“除非”这样的词。于是,在他的朋友们的帮助下,这几个“除非”的的确确地发生了。

    杜鲁门总统两次派遣原驻苏联大使戴维斯去见艾森豪威尔。这位外交官肩负着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说服艾森豪威尔以民主党候选人竞选总统。杜鲁门说,如果艾森豪威尔当选民主党的候选人,他将在未来的选举中全力支持艾森豪威尔。

    艾森豪威尔回答说:“我不能接受以民主党候选人参加竞选的建议,因为我好像是共和党人的成分比民主党人的成分多。”

    一石激起千层浪。僵局终于打开,艾森豪威尔终于第一次相当肯定地暗示,他打算竞选总统。

    1951年10月25日,《先驱论坛报》发表了一篇社论,该社论推荐艾森豪威尔为总统候选人。该社论写道:

    “在自由的人民一生中,人和机会很难相遇。我认为,对共和党来说,机会现在已经垂手可得。……艾森豪威尔有政治家的远见,有外交家的手腕,有行政官员的高超组织才能,有人民代表的人类同情心。从艾森豪威尔的性格、气质、公开信仰,以及严肃的声明来看,他是一名共和党人。”

    11月4日,共和党领袖之一、参议员洛奇飞抵巴黎。洛奇对艾森豪威尔说:“将军,在美国,有很多组织在发动提您为总统候选人的运动。”

    艾森豪威尔呵呵地笑起来。他对这位老朋友说:“您在政界享有盛名,为什么您自己不参加竞选呢?”

    洛奇毫不掩饰地回答道:“因为我不可能当选。您是惟一能被共和党作为总统候选人的人,您必须同意在即将到来的预告中利用您的声望。”艾森豪威尔沉吟半晌,轻轻地回答:“我将认真考虑此事。”

    现在,他的朋友及那些政客们所需要的就是给艾森豪威尔一点“压力”了。1952年2月11日,著名飞行员、金融家弗洛伊德·奥德伦的妻子杰奎琳·科克伦带了一部影片飞往巴黎。

    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影片,是由艾森豪威尔的朋友们和“拥护艾森豪威尔公民协会”精心导演的,生动地记录了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一场拳击比赛后,在午夜举行的拥护艾森豪威尔集会的实况。科克伦说,尽管完全得不到这个城市的官员的合作,还是大约有15000人参加了这一集会。

    影片中,人们一边齐声高喊,“我们要艾克!我们要艾克!”一边挥动着“我喜欢艾克”的各色标语及艾森豪威尔的巨幅照片。

    艾森豪威尔和玛咪在他们的起居室中观看了这部纪录片,他们俩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影片结束时,艾森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