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剑拔弩张 驴象争锋

    第十二章 剑拔弩张 驴象争锋 (第2/3页)

巧妙地利用他自己单纯的一面,大家都知道他是谁,大家都看过他著名的咧嘴大笑、高举双臂的照片,然而看到的他本人,比在报纸上看到他的照片更令人感到满足。他给聚集在他的专车后面的千百万人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

    艾森豪威尔的日程安排得十分紧凑,几乎任何计划外的会面都插不进去。他已经是61岁的人了,然而由于他异常旺盛的精力,民主党都无法提出他的年龄问题。尽管史蒂文森比艾森豪威尔小9岁,他却在体力上甘拜下风。艾森豪威尔从未流露出史蒂文森时而露出的那种精疲力竭的样子。

    当然,艾森豪威尔毕竟不是超人,毕竟没有无穷无尽的精力。私下,他也像一名老兵那样发牢骚。有一次当他得知还有一次汽车旅行等着他时,他愤愤不平地吼道:“全国委员会那群笨蛋!难道他们想创造选举一个死人的奇迹?”

    在竞选过程当中,玛咪也起了很大作用。她在群众面前显得有些拘束,不发表讲话,不接见记者,她觉得整个竞选活动使人精疲力竭。然而她是他们的成员之一,她每每抓住时机给丈夫助一臂之力。

    不管如何疲乏,每一次火车靠站的时候,玛咪总是要振作起来,站在她丈夫的身旁,在适当的时候动人地微笑,轻轻地招手。她看起来很迷人,她额前的刘海发式一夜之间在美国风行起来。

    在北卡罗来纳州,火车于早上五点半到达索尔兹伯里站。一大群人早早地聚集在站台旁,当火车慢慢停下时,他们大声地向艾森豪威尔的包厢欢呼。

    天还没有一点放亮的迹象,将军和他的妻子在极度疲倦中醒来,哼了几声,披上他们的浴衣,摸索着走到后面的平台上,迎面而来的冷风使他们的睡意减了许多。艾森豪威尔搂住玛咪的肩膀,开始张嘴大笑,并向人群挥手致意——而他俩根本不知道这是哪一站。人们拍下了这一张非常出名的照片,吉姆·哈格蒂称之为“爆炸性的照片”。

    在8个星期的竞选活动中,艾森豪威尔行程51376英里,走遍了45个州,在许多小市镇和城市发表了232次演说。

    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挑选的搭档尼克松也使出浑身解数,在各地展开了“地毯轰炸”式竞选。尼克松竞选口号之一就是“清除**”,他的矛头直接指向民主党的杜鲁门。杜鲁门政府后期**成风,据尼克松说,给公职人员赠送诸如家用冰箱、皮大衣等礼品的做法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可耻地步。尼克松一再向听众保证,艾森豪威尔的“进军”一定会把这些丑恶现象从华盛顿清除出去。

    然而在这紧要关头,尼克松捅了一个大娄子,他的“清除**”的口号顿时成了打自己嘴巴的笑料。9月18日,《纽约邮报》头版刊出一则惊人大标题:“尼克松的秘密基金”,内容是“富豪们的秘密捐款使尼克松过着超豪华的生活”。文章说,尼克松从加利福尼亚的百万富翁手中接受了总数为18000美元的赠款并加以挥霍。

    尼克松顿时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平心而论,18000美元的捐款数目并不大,而且赠款现象在竞选中非常普遍,但糟糕的是尼克松曾“十足伪善”地攻击过民主党接受礼物之事,于是要制止这件事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已不可能。民主党借题发挥,大肆攻击共和党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斯蒂芬·米切尔要求要么从候选人名单上勾掉尼克松,要么在**的问题上闭上他的嘴。

    共和党人真正开始地惊慌了。艾森豪威尔的朋友们一致劝告他立即抛弃尼克松——因为他们不能容忍心目中英雄的声誉被一个小小的尼克松所玷污,尼克松已使艾森豪威尔处于尴尬境地。

    艾森豪威尔专车上的竞选成员就此事专门举行了一次投票,结果是40比2的票数同意放弃尼克松作为副总统候选人。他们对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他不立即放弃尼克松的话,他的进军就注定要失败。

    艾森豪威尔,这位政治上的新手,立即认识到形势已是危急万分。不过,他的第一个反应是“如果尼克松被迫辞退,那我们才不可能取胜”。他是意识到这一重要事实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他认为这一次危机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一生中经历的危机够多的了。

    艾森豪威尔不太了解尼克松,他们两人的见面总共不过10次,而单独接触仅有一次。在会面中,他们讨论的全是有关安排演讲等竞选方面的事情。他们从未在政治上、哲理上讨论过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他们从未在一起打过牌,吃过饭,或喝过酒。尼克松刚刚39岁,年轻得可以做艾森豪威尔的儿子。

    此时此刻,艾森豪威尔显示出他耐心与公正的优点。他最喜欢的格言之一是“不要匆匆忙忙地犯错误”。他认为,不尊重尼克松的意见而简单地抛弃他是不公平的。

    艾森豪威尔发表了一篇公开声明,为尼克松进行辩护。他说:“长期以来,我一直钦佩和赞赏尼克松参议员忠于美国的决心。最近发生了攻击他有不道德行为的事,我相信尼克松是诚实的。我深信他会原原本本地将全部事实公布在美国人民的面前。我无法匆忙作出结论,认为我任何的竞选伙伴品质不好。”

    在他的专车上,艾森豪威尔也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他宣称:“我不管你们是不是40比2反对尼克松,在这个问题上我不焦急。如果我们自己不像猎狗的牙齿一般洁白,那我们这次进军反对在华盛顿所出现的事情又有什么用处呢?”

    总之,艾森豪威尔让尼克松自己决定。共和党全国委员会募集了资金,让尼克松在电视上发表演说。尼克松详细地罗列自己的经济状况,说明他把这笔基金用于合法的政治活动。最后他说:“要当总统和副总统的人必须得到全体人民的信任。”

    广大的电视观众被尼克松的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所感动。当演说广播完时,艾森豪威尔出来见克利夫兰的观众。观众们热情地高呼:“我们要迪克(尼克松)!我们要迪克!”

    艾森豪威尔预料到会有这样的反应。当群众终于平静下来时,艾森豪威尔含着热泪说:“我喜欢勇敢。今晚我看到了勇敢的榜样。当我投入战斗时,我宁可有一名勇敢而诚实的人站在我一边,而不要满满一车皮的骑墙派。”

    艾森豪威尔在这次危机中是无可争辩的指挥者。别人惊慌时他镇定自如;他顶住了来自共和党左、右翼两方要求抛弃尼克松的压力;他牢牢地掌握着最后的决定权。

    一场风暴终于平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