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失袭迁居

    二 失袭迁居 (第2/2页)

*不过百里之遥的安徽全椒去。探花公吴国对对于这样一段他自认为不十分光彩的家史,颇有难言之隐,尽力为之讳饰,因此在《吴凤传》中一再用曲笔强调"让德",不但说吴凤自己"让袭",而且还称赞吴凤对其族人也能"谆谆教以善让,戒与人争"。由于他"性好施予,生平多隐德",所以"子姓甚蕃"。据有关资料,他有四个儿子,前三个名字已不可知,幼子名谦。而以"谦"名其子,正反映了他以谦让诫子的家教,也表现了他不忘祖德的思想,因为孔子就称赞吴姓的始祖泰伯"三以天下让"的"至德"(《论语·泰伯》)。

    吴凤迁居到全椒时,起初居住在西南郊区梅花山下的程家市西墅,从事农业生产。传主不但在《移家赋》中说其先人"隶淮南为编氓,勤西畴以耕耨",而且还在《西墅草堂歌》中说:"先人结庐深山中,布衣蔬食一亩宫。"传主这些充满无限感慨情绪的诗赋,真实地记叙了他们先世从骁骑卫降而为平民百姓的变化过程。

    全椒在楚灵王时为伍举的封邑,古代以邑为姓氏,正如泰伯封在吴地而称吴泰伯一样,伍举又称椒举。伍举的后人伍尚封邑在棠(今江苏**),也就是吴敬梓"远祖"吴聪的"封邑"。在汉代,全椒属淮南王国,一部分称全椒,一部分为阜陵,因而后来有些人提及吴敬梓及其先人时,或称"鼎盛最数全椒吴"(王又曾《丁辛老屋集》卷十二《书吴征君文木山房诗集后》),或称"昨年倾盖阜陵吴"(严东有《归求草堂诗集》卷一(晤程二鱼门有赠)),就是由此而来的。

    虽然从吴凤开始,他们已定居全椒,但提起原籍来说仍说是**。因为科举时代不能随便冒籍应试,直至吴凤曾孙吴国鼎辈参加会试时仍然填写的是**籍((明清进士题名录》)。可见,吴氏在发迹以前己定居全椒数代,但仍未被全椒社会所承认。

    如果觉得《吴敬梓评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