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弃农学医

    三 弃农学医 (第2/2页)

福建籍人风水先生简尧坡寻找一块"吉址"以葬其父吴凤。简尧坡尽心为他到处寻找,历经三年之久仍未寻到所谓"佳域",颇觉对不起吴谦"甚厚"的招待,准备辞别他去,而吴谦却再三挽留。一日两人又同往梅花山中,正遇上大雪纷飞,乃同去程家市酒楼小饮。酒酣之际,简尧坡依栏远眺,忽然惊呼起来:"异哉!吾远近求之三年不得,乃在此乎?"随即下楼去三里地外仔细探查。大晴后又去重复察勘,终于寻得一块"吉址"。简尧坡乃对吴谦说:"此地足以报君矣。"但接着又说:"葬后,君子未即发,至孙乃大发;发必兄弟同之;对面文峰秀绝,发必鼎甲,然稍偏,未必鼎元,或第二人第三人,亦不仅一世而止。"后来吴谦之子吴沛果然只是一名秀才,功名并不得意,而吴谦之孙吴国鼎兄弟五人,四成进士,吴国对且是探花(第三人);吴谦的曾孙吴最、吴昺也都是 进士,吴昺且是榜眼(第二人)。

    吴谦寻"吉址"的作为对其后人颇有影响,他的孙子吴国鼎也颇懂"地理之旨",曾"携一奴及堪舆士遍历诸山,浃两岁始得石虎山之吉址"以安葬他的父亲吴沛(康熙《全椒志·吴国鼎传》);吴国龙也"究心堪舆医卜星纬诸学"(康熙《全椒志·吴国龙传》)。吴敬梓早年也曾受到这些言行的影响,当他父母双双亡故以后,特别是"勋劳慈母,野屋荒棺抛弃久",他也曾因"未卜牛眠"而深自谴责(《减字木兰花》)。在他后来创作的《儒林外史》中也有关于寻找坟地、考究风水的生动描写。当然,由于后来的思想有所发展,传主晚年对这种风水迷信活动的认识与早年已经不同,但在这一问题上,受到他的先人的影响则也是分明的事实。而吴谦寻找坟地以安葬父亲的"故事",倒正反映了全椒吴氏门庭更换的轨迹:吴凤务农,吴谦弃农学医,这就为其子吴沛业儒做了多方面的准备。

    如果觉得《吴敬梓评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