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序 (第1/3页)

    孙武和孙膑历来都称为孙子。《孙子兵法》十三篇,每篇都冠以"孙子日"三字。这可能是其弟子或后学在整理此书时所加。但由此足以表明,孙武在当时与孔丘一样,被人尊称为"子"。银雀山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在上编《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强兵》等篇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把孙胰记为"孙子";而在其他各篇论述性的文字前,亦都冠以"孙子日"字样。可见孙膳在战国时代,也和墨翟、孟柯、庄周、苟况一样,被人习惯地尊称为"子"。司马迁撰《史记》"列传"部分时、把孙武、孙膑与吴起合为一传,名《孙子、吴起列传)。《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记孙武的著作为《吴孙子兵法》,而记孙膑的著作为《齐孙子》。足见春秋战国问有两个"孙子"的说法,自战国、秦汉以来沿袭已久。为便于区别,《汉志》把主要活动于吴国的孙武,称为"吴孙子";又把主要活动于齐国的孙膑,称为"齐孙子"。两个孙子之一的孙武,其生年略晚于孔子,而卒年与孔子差不多。因此,把主要评述两个孙子生平思想的传记合题为《孙子评传》,继《孔子评传》之后,作为《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的第2 卷,应该是合宜的。

    根据中国传统史学的体例,"列传"部分的内容除记叙标明的传主外,往往还附以其他向时代。同类型的人物。这一方面可以精简列传的数目,使列传的编排不致过于琐碎:一方面又能使传记的内容更加充实。同时代、同类型的人物附在一起,互相比较、互为补充,可反映较为广阔的时代风貌和思潮特点。如《史记》中的《老子、韩非列传》,就附以庄子和申不害;《孟子、苟卿列传》更附以驺衍。淳于凳等战国时代在齐活动的思想家。司马穰苴与孙武、孙膑都是齐国人。穰苴是田完的苗裔,属齐国的田氏之族;孙武的祖上原来也是田氏,到孙武的祖父才改姓孙。故穰苴与孙子还有同一宗族的血缘关系。二孙子与司马穰苴都是军事家,都有军事学著作。司马穰苴的原著兵法虽然已经亡佚,但今存《司马法》中的许多思想是穰苴"申明"过的,有的或许就是他原著的遣录。司马穰苴的军事、政治思想体系,与二孙子有不少相似之处。他的时代略早于孙武。毫无疑问,孙武的思想会受穰苴的影响。司马穰苴在齐景公时为高、国、鲍等族所谮害,精神受到极大刺激,以致"发疾而死"(《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这可能就是孙武由齐奔吴的直接原因。从时代、国籍。宗族、专业、思想、影响等各方面来看,司马穰苴与二孙子的关系非常密切。把《司马穰苴评传》附于《孙子评传》之中,正可以起到精简评传篇目和充实评传内容的作用。

    撰著思想家的评传,主要是评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包括著作情况)

    与各方面的思想(包括军事、政治、哲学等等)。这是评传的主于。为了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生平经历、思想的形成过程和达到的成就,还必须阐述其时代背景及他们在后世的影响。生平、思想、背景、影响四部分,构成评传纵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