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著书立说之风的兴起

    六、著书立说之风的兴起 (第2/3页)

的军政典籍。当时晋国的士会就说:"(楚)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百官象物而动,军政不戒而备,能用典矣。"(《左传·宣公十二年》)这里所谓"楚国之令典",用之能使"军行"有序,"军政不戒而备",实在是很珍贵的。据说当吴楚柏举之战,吴国攻人楚都郢时,楚人蒙谷"负《鸡次之典》以浮于江,逃于云梦之中"。后楚王返郢,"蒙谷献典,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战国策·楚一》)。可见楚国的典籍之多和作用之大。

    (二)

    私人著述的时行

    在官方编纂图书典籍的带动下,到春秋晚期,私人著述也开始出现。略早于孔子的老聃撰作《老子》五千言,便是当时私人著述之风兴起的明证。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春秋后期私人的著作已为数不少。除去其中相当一部分出于后人依托或整理其言行而成者外,如《老子》一样属于私人著述的作品约可得十余种。兹依《汉志》著录的次序,分家略述于下:(1)儒家,有"《周史六(当作'大'))六篇"。班固自注:"惠、襄之间,或曰显王时,或曰孔子问焉。"颜师古曰:"即今之《六韬》也,盖言取天下及军旅之事,字与韬同也"。沈涛驳正颜师古曰:"案:今《六韬》乃文王,武王问太公兵战之事,而此列之儒家,则非今之《六韬》也。'六',乃'大'字之误。《人表》有'周史大'。古字书无''字,《篇韵》始有之, 当为''字之误。《庄子·则阳篇》:'仲尼问于太史大',盖即其人。此乃其所著书,故班氏有'孔子问焉'之说。颜以为太公《六韬》,误矣。今之《六韬》,当在太公二百三十七篇之内。"(《王先谦《汉书补注》引)查《汉书·古今人表》"中下"等内有"周史大(当作'')"其人,与老子、师旷同时。然则《周史大》应是与《老子》一样的私人著述。(2)道家,除《老子》外,尚有"《关尹子》九篇"。班固自注:"名喜,为关吏,老子过关,喜去吏而从之。"又有"《老莱子》十六篇",班固自注:"楚人,与孔子同时。"(3)阴阳家,有"《宋司星子韦》三篇"。班固自注:"(宋)景公之史。"《吕氏春秋·制乐》记:"宋景公之时,荧惑在心,公惧,召子韦而问焉。"子韦曰:"荧惑者,天罚也;心者,宋之分野也。祸当于君。"《论衡·变虚篇》及所引刘向《子韦书录序奏》,皆有关于子韦言行的记载。此《子韦》三篇,可能是其言行的记录,也可能是其自著。

    (4)名家,有"《邓析》二篇"。班固自注:"郑人,与子产并时。"考之《左传》,子产卒于鲁昭公二十年(前522 年),邓析被杀于鲁定公九年(前501 年)。两人相去21 年,则邓析时代应稍后于子产。《荀子·不苟篇》曰:"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人乎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