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察处理问题的辩证法

    三、观察处理问题的辩证法 (第2/3页)

意走迂回曲折的路,并用小利去诱惑敌人;出发在人之后而迅速行动,兼程倍进,在人之先到达目的地。这样,敌人困判断失误而受牵制,我军又出其不意地占据了有利地形。施用如此的计策,便能使"迂"转化为"直","患"转化为"利"了。

    春秋末年,由于社会的动荡,事物的变迁,矛盾的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已传播很广。如老子就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交,高下相倾";"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二、五十八章)老子虽然懂得矛盾对立面的相互依存及其转化,但是对待这种现象的办法是消极的。他提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三十六章)上述方法,如果是作为一种弱者战胜强者的策略,当然是可以的。而老子把"柔弱胜刚强"作为一种必然的普遍的规律,使自己经常处于弱者的地位,那就不足取了。他极力宣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二十八、六十四章)老子为了防止对立面的转化,主张不求进取,守在屈辱的一面,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事实上,老子以"守雌"、"守弱"、"无为"、"无执"的消极办法来防止对立面的转化,其愿望难以实现;而孙子用"利之"、"害之"、"劳之"、"动之"的积极办法来促匣对立面的转化,其计划是切实可行的。

    (二)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的活动要达到预定的目的,必须依靠客观物质条件。掌握和利用客观事物的规律性;但在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和事物规律性的支配下,如果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好,活动的效果也会大不一样。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超越客观物质条件,不能违反事物的规律性,可是能够在客观条件和规律性许可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的结果。孙武在其兵法著作中,一方面强调战争要依靠丰富的物资、强众的军队、天时、地利等客观条件,掌握军事上的各种规律(已见前述);一方面又强调,战争中用兵者要机智灵活,善于攻守,运用谋略,勇敢无畏,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如他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地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形篇》。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放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

    --《虚实篇》。

    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同上。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军争篇》。

    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侍,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下集,兵合而不齐。

    --《九地篇》。

    以上论述指明,用兵者利用客观给予的条件,主观上又努力奋斗,就能演出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场面,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使敌人无法招架,溃不成军,达到"自保而全胜"的目的。在要不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问题上,老子的学说又与孙子的思想成为鲜明的对照。老子强调:"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绝学无忧"(《老子》十九、二十章)。

    他排斥一切智慧、道德、技巧、学习,教人清静无为。老子又提出:"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八、二十章)他要求人们放弃一切斗争,以为这样就能没有烦恼,天下也就太平无事。辩证法的本质是能动的、变革现实的。老子主张废止人的一切主观努力、能动作用,这样就把活生生的辩证法窒息了。因此,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孙子主张,在客观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尽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对敌战争的出色效果。在这一点上,孙子的辩证法又要比老子高明、进步得多。

    (三)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事物总有正反两个方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有利的一面,也有害的一面。特别是在战争中,情况更会这样。因此,看问题必须全面,才能对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制定合理的行动部署。孙武在观察战争中的事物时,经常强调要权衡利弊,摸清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如他说:"军争为利,军争为危。"(《军争篇》)这里的"为",作"有"解。孙武明确指出,两军相争,可以得利,也有危险。"利"可以占领敌国的土地,夺取敌军的武器、粮食,俘虏敌军的人员等;"危"则自己人员有伤亡,财物受损失,甚至全军覆没。在战争时,对这两种后果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孙子又说:"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作战篇》)用兵不能只想到"利"的一面,也必须想到其"害"的一面:比如劳民伤财。货殚力屈、覆军杀将、祸国殃民等等。对"害"的一面"不尽知",看问题带有片面性,这样,对"利"的一面也就"不能尽知"。孙武总结观察问题的方法道:"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昏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篇》)它告诉人们看问题"杂于利害"的好处:看到有"利"的一面,可以对前途充满"信"心;看到有"害"的一面,则可以防备和"解"除"患"难。

    看问题必须考虑正反两方面因素的辩证法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