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陵之战

    五、桂陵之战 (第3/3页)

这时,庞涓忽听得齐军以少量的兵车士卒,西驰大梁,钻到魏国的心脏里来了,不由得怒火中烧。

    他丢下辎重车辆,只率轻骑锐卒,日夜兼程倍进,直奔大梁而来。孙膑知道庞涓已经中计,也不停息地调动主力部队埋伏于庞涓回马的要道上。当庞涓的轻骑锐卒行至桂陵(今河南长垣县西南)①,孙膑布置的伏卒四面出击,大败魏军而"擒庞涓"(《孙膑兵法·擒庞涓》)。

    从齐国出兵救赵到桂陵之战的胜利,齐军的每一个行动部署,都充分显示了孙膑卓越的军事谋略和指挥才能。首先,在如何救赵的问题上,孙膑反对"救卫"再进军邯郸,与魏军主力正面冲突,而认为救斗解纷应当"批亢(抗)捣虚"。

    攻内虚之魏而救赵,能收事半功倍之效。其次,选择"难攻"而易"粮途绝"的平陵作为进攻点,示敌以"不智事";并以齐城、高唐二大夫的败亡,进一步造成魏军的轻敌心理。再次,突然遣轻车西驰大梁,使敌激怒;又分以少量士卒跟从而"示之寡",目的是要使攻邯郸的魏军主力回救,而又不把齐军放在眼里。最后,齐军主力悄悄调遣,埋伏于魏军急速回兵的要道上,完成歼灭魏军主力的一战。这一切,安排得如此巧妙,不落痕迹;行动得如此利索,生擒敌将。显然,孙膑继承了其祖孙武"兵者诡道"的战术,并有创造性的发展。

    ① 桂陵的地望,过去一向有荷泽、曹县和长垣三说,而以荷泽说最为流行。 近来,黄盛璋先生经过严密考证和调查,确认桂陵古址在长垣西南的鲁 山■堆附近。见所撰《<孙膑兵法·擒庞涓>篇释地》,《文物》1977 年第2 期。 杨宽《战国史》旧版取曹县说,新版改用长垣说,从庞涓拔邯郸而回救大 梁的路线来看,长垣说比较合理,今从之。

    如果觉得《孙子评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