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战争制止战争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一、以战争制止战争 (第1/3页)

    春秋时代兼并战争的特点,是大国兼并周围的小国和大国之间为争夺霸权而进行战争。到战国时代,大国周围的小国兼并殆尽,战争表现为七个大国之间,为侵占领土、掠夺人民财产而直接进行交战。因此,这种兼并掠夺战争愈演愈烈,其残酷性也不断增强。孟子指出:"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上地而食人肉。"(《孟子·离娄上》)这是对当时战争状况的生动描绘。在孙膑的早年,齐国的对外战争虽然也取得过一些胜利,如公元前380 年,齐国乘秦、魏攻韩,楚、赵相救的机会,"起兵袭燕国,取桑丘"(今河北徐水县西南);公元前368 年,齐代魏,攻取观(今山东范县观城)。但在大部分场合,齐国被别国所侵伐,失地受辱。如公元前378 年,魏、赵、韩联合伐齐至灵丘(今山东高唐县西南):公元前373 年,燕"伐败齐于林营"(《史记·燕召公世家》);同年,魏伐齐至博陵(今山东聊城县北),鲁也伐齐人阳关(今山东宁阳县东北);次年,卫又伐齐攻取薛陵(今山东莘县西);公元前370 年,赵国"伐齐于鄄"(今山东鄄城县),过了二年又"侵齐至长城"(《史记·赵世家》)。正如司马迁所说,当时的齐国被"诸侯并伐"(《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处于许多国家的夹击蚕食之中。

    面对诸侯混战、互相攻优掠夺的局面,孙膑明确主张要"禁争夺",其方法是"举兵绳之"(《见威王》)。他用历史上神农、黄帝、尧、舜、汤、武、周公的事迹,来说明古代的帝王圣人都是如此做的。他说:"尧有天下之时,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四,??。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昔者,神戎(农)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即涿鹿);尧伐共工;舜伐??而并三苗;??汤放桀;武王伐纣;帝(当作商)奄反,故周公浅(借作践,意为剪灭)之。"(同上)孙膑认为,对于当时诸侯并代的混乱局面,只有像古代的帝王圣人尧舜、周公那样,用战争的强制手段去平定那些"黜王命"的反叛者,才能使"天下服",从而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这种以战争制止战争的主张,在春秋战国时代是相当流行的。《左传·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夫武、禁暴、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这里指出,从文字构造上说,"武"的意义就是"止戈"(制止战争);他并强调,战争除了可以"禁暴、兵"之外,还有"安民"、"丰财"等功用。当时的诸侯混战局面,只有用战争去禁止,才能创造一个和平安定、繁荣昌盛的环境。与孙膑同时的尉缭说:"兵者,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尉缭子·武议》)他认为,应该用战争去制止暴乱、不义的行为。《司马法·仁本》宣传:"以战止战,虽战可也。"商鞅也说:"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商君书·画策》)在用战争去消灭战争这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