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孙子在世界

    四、孙子在世界 (第2/3页)

军官时的必修课程。

    近世日本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更是著作纷繁。**迭起。其中,以军人的身份来诠解孙子思想的论著有: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为教授天皇而作的《孙子御进讲录》,陆军中将落合丰三郎的《孙子例解》,辎重兵大尉冈本茂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陆军士官学校教官尾川敬二的《孙子论讲》,空军少将大场弥平的《孙子兵法》等;以学者的身份来阐发孙子思想的论著存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大谷光瑞的《孙子新注》,北村佳逸的《孙子解说》,福本椿水的《孙子训注》,坂井末雄的《孙子评释》,佐藤坚司的《孙子思想史的研究》等。这些著作,大多用近代的战争原理和军事实践、哲学思想和政治外交来解释《孙子》,内容丰富新颖,并给孙子以极高的评价。如阿多俊介在其论著的《自序》中说:"孙子是富有天才的人,其头脑的精密,思想的远大,令人惊叹不止,而有今人不及古人之感。故学者均称孙子为兵圣,其书为兵经。"①尾川敬二也评论说;"《孙子》是东方兵学的鼻祖,武经的冠冕;东方各种兵法,说皆出自《孙子》。至其文章苍古雄劲,与内容之美满相映,大有优于《六经》之感。"近世日本对《孙子》的研究和推崇,于此可见一斑。

    在亚洲其他国家,如朝鲜和越南,孙子著作都有流传。据《朝鲜通史》记载, 15 世纪李朝的义宗至世祖时期,曾出版过《武经七书》的注释本,其中就有《孙子兵法》。在1777 年,朝鲜又发行过《新刊增注孙武子直解》。该书分上中下三卷。在《新刊增注武经七书直解》内,系以刘寅的《直解》为底本。补充旧注增订而成。到1863 年,又有赵义纯的《孙子髓》出版。在越南, 1961 年刊行过施达志的《孙子》译本。此外,据严灵峰的《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 1722 年有一种满文的《孙子兵法》出版; 1973 年,又有一部希伯来文的《孙子》在以色列问世。

    ① 参见[英]理查德·迪肯《日本情报机构秘史》,群益译,群众出版社1985 年版,第5 页。① 参见[日]阿多俊介著《孙子之新研究》,来伟良等译,南京共和书局1931 年版,第5-6页。

    (二) 欧洲国家

    孙子著作在欧洲也流传极广。1772 年,法国神父约瑟夫·爱密欧选择了几部中**事名著,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题名《中**事艺术》,其中有《孙子十三篇》和《司马法五篇》。这是欧洲最早的中国古代兵书译本。由于印刷精美。供不应求, 1782 年又出第二版。到1905年,英人卡斯鲁译成的英文《孙子》在日本东京问世; 1908 年此书又出版于伦敦,题为《孙子兵法》。 1910 年,英国著名汉学家莱昂奈·贾尔斯重新翻译的《孙子兵法--世界最古的兵书》在伦敦出版。同年,由布鲁诺·纳瓦拉翻译的德文《孙子兵法--中国之武经》出版于柏林。《孙子》的俄文本最早出版于1860 年,是由斯列兹涅夫斯基翻译的;到1957年,又有西多连柯的新译本。《孙子兵法》的荷兰文译本, 于1986 年首次由荷兰科学出版社出版。它是荷兰中学的一位英语教员史密特从美国雅门·柯弗尔的英译本转译的。这次荷文本的印数为7000 册。在荷兰这样一个只有1000 多万人口的小国, 7000 册荷文《孙子兵法》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售罄一空。①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和斯洛伐克近年来也有新的德文本和捷文本《孙子兵法》出版。

    在欧洲各国,孙子书不但广泛流传,而且影响巨大。据说,法国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仑,率军发动对外战争时,在阵中经常手不释卷地披阅法译《孙子》,用以指导战争实践。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德皇威廉二世,在战争失败被废黜后,曾阅读德文本《孙子兵法》。《孙子·火攻篇》上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温而致战。台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温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威廉二世读到这里,不禁掩书唱然兴叹道:"倘若早二十年读这本书,就决不至于遭此亡国之痛苦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著名指挥官蒙哥马利元帅,在60 年代初访问中国时曾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都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事实上,不少西方国家就正是这样做的。

    许多欧洲学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