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源远流长的世系

    二、源远流长的世系 (第2/3页)

秋战国之际的大变动,导致了周王室世袭史官的司马氏再度失职,同时发生了大分化。"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惠、襄两王是东周第五、第六两代国君。惠王时有子颓作乱,襄王时有叔带作乱。史官职掌机要,并对朝政重大变易提供解释,所以必然要卷人王室内乱的漩涡中。周襄三十六年,即公元前636 年,襄王弟叔带作乱,襄王出奔郑。这一年晋公子重耳归国为君,结束了晋乱,是为晋文公。晋文公招贤纳士,志欲继齐桓公之后为中原霸主,标榜尊王攘夷。司马氏反对王子带作乱,应在这一年去周适晋。第二年,周襄王告急于晋,晋文公诛叔带恢复了襄王之位。襄王赐晋文公珪、鬯、弓矢,命为伯,并以河内地与晋。

    从上述背景可知,司马氏去周适晋,是迎着时代的潮流走向进步。晋文公之后,晋公室也经历一系列的动乱,而后演成三家分晋。去周适晋的司马氏也随着时代的变动,东西分散,各奔前程,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卫国的一支司马氏,后代中有人做了中山国的相。《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广曰:"名喜也。"《战国策·中山策》记载:"司马喜三相中山。"中山国为古代白狄别种鲜虞人在公元前414 年所建,在公元前296 年为赵、齐、燕所分灭。中山都城灵寿,遗址在今河北平山县。 1974 至1978 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北平山县发掘出土了带有长篇铭文的铁足大鼎,是中山王赐给国相司马贮的,从而证实了司马迁的记载。

    在赵国的一支司马氏,名司马凯,凯生蒯聩。蒯聩就是《史记·刺客列传》中与荆轲论剑的盖聂。蒯聩生昭豫,昭豫生宪,宪生中,印在秦未助项羽灭秦,被封为殷王。《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印就是开创晋朝的司马懿的祖先。

    司马迁属于入秦的这一支司马氏。公元前621 年晋襄公卒,晋大夫随会入秦迎立襄公弟公子雍。赵盾立襄公太子夷皋,是为晋灵公,发兵拒公于雍。随会奔秦避难,后来回到晋国做了中军统帅。与随会人秦的司马氏就定居在少梁。过了三百年,司马错显于秦,这是司马迁祖上有确切世系可考的始祖。《太史公自序》载其承传世系如次:上述各支司马氏,皆与史职无缘。也就是说,世典周史的司马氏自春秋中叶去周适晋以来,已中断史官家学四百余年。在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司马氏家族适应时代的大变革,从事政治、军事、剑客、经济的活动,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司马氏家族显赫人物。秦国司马氏有名将司马错,有经济官司马昌、司马无泽,这都是司马迁的家学渊源,到了司马迁之父司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