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迁生龙门"

    三、"迁生龙门" (第3/3页)

云:"龙门在同州韩城县北五十里。其山更黄河,夏禹所凿者也。龙门山在夏阳县,迁即汉夏阳县人也。"《正义》疏解尤为清晰,指出龙门山跨黄河两岸,因禹凿龙门而得名,故司马迁以龙门称代夏阳,是为夏阳人。山西河津县,历战国秦汉,一直称皮氏县①,直到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才改称龙门县,隶高凉郡。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改龙门为河津县。河津地之名龙门,在司马迁死后五百多年,因此这一沿革不足以证明司马迁为河津人。

    由于龙门山是梁山支脉,所以尽管龙门主峰在河津,它在古代也没有成为河津地望的代称。相反,历代史地学家视龙门为梁山之别名,一致以龙门为韩邑地望之代称。如《汉书·地理志》云:"龙门山在冯栩夏阳县北。"《后汉书·郡国志》云:"夏阳县北有龙门山。"《魏书·地形志》云:"夏阳县有龙门山。"唐《元和郡县志》云:"龙门山在县(指韩城县)北五十里。"宋《太平寰字记》云:"龙门山在县北五十里。"在这些史地著作中,龙门山与梁山是同一的名词。我们还可以从古老的经书中找到证明。《春秋》三传成公五年(公元前586)皆书"梁山崩",奎塞黄河。《尔雅·释山》指出,"梁山,晋望也。"意即晋国所祭之名山。晋郭璞注云:"晋国所望祭者,今在左冯翊夏阳县西北临河上。"《公羊传》曰:"梁山者何,河上之山也。"韩城本为古梁国,因梁山而得名。《诗经·大雅·韩奕》也以"梁山奕奕"与"傅彼韩城"并称。

    综上所述,大量文献史料可以证明,作为梁山支脉的龙门山,因禹凿龙门,形成奇险名胜而得名。"龙门"既指山,亦指津,载于《尚书》,神话附会,名闻遐迩,故以"龙门"称代韩邑地望,是古人相沿成俗的观念,不特司马迁为然。由于隋唐时期河津一度为龙门县,于是引出许多附会。我们可以肯定,河津县境内的司马迁故里传说,是唐以后才逐渐形成的,所以在① 王国维《太史公系年考略》发表于1916 年,收入《广仓学窘丛书》;《太史公行年考》发表于1923 年,收入《观堂集林》卷十一,对司马迁行年论证,其事稍详,其说未变。

    古代文献无征。于此,"迁生龙门"之谜可以冰释矣。

    如果觉得《司马迁评传》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