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负薪塞河

    五、负薪塞河 (第2/3页)

马迁的记载,则熔铸了人们实际治河的经验,读来十分亲切。

    汉兴三十九年,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 年),黄河决堤酸枣,东溃金堤。酸枣,汉县名,在今河南延津西南。金堤,又名千里堤,在今河南滑县境内。汉文帝动员了大量的部队和民工进行修治。此后又过了三十六年,至武帝元光三年(前132 年),五月丙子(五月初三日)河决瓠子。瓠子,古水名,是分黄河水而形成的一条溢洪水道。瓠子分河之口称瓠子口,在今河南濮阳南。汉武帝派汲黯、郑当时等人堵塞。但是,由于外戚武帝舅田蚡的阻扰,堵塞决口的工程被制止。田蚡食邑鄃县在河北,河南缺口,河北不受水害。元光四年,虽然田蚡死去,但瓠子缺口一直拖了下来,二十多年没有堵塞好。田蚡以个人的私利,不顾人民死活,身为丞相,反对堵塞黄河缺口,还妄称"天道"以蛊惑汉武帝的治河决心。他的这一丑恶行径,暴露了封建大官僚大地主的贪婪与腐朽。司马迁秉笔直书,给予了无情的鞭挞。汉武帝封禅泰山,告成功于上帝,因此修冶黄河的工程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武帝派九卿汲仁、光禄大夫郭昌,率领数万徒众修治瓠子口。塞河需要大量的柴薪和木桩。木桩短缺,汉武帝下令砍伐淇县境内的竹苑,以竹代替木桩。柴薪缺少,影响治河工程。元封二年夏四月,汉武帝祠祭泰山回京,亲率百官临赴瓠子口塞河工程现场,令扈从官员自将军以下与士卒,每人负一梱柴薪支援塞河工程。司马迁也背负一梱柴薪参加这一伟大的治河行列。汉武帝亲临黄河岸边,举行了祭河仪式,沉白马玉壁于河。为了激励治河将土与徒工,汉武帝作歌二首,令万众呼唱,史称《瓠子之歌》。其词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