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史记》通行版本和读本

    九、《史记》通行版本和读本 (第2/3页)

应。《史记》经过这样的整理以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给广大读者提供了精善的读本,也给专门研究者提供了完善的引证本。

    日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考证》成书刊行于本世纪三十年代(1934年日本东方文化学院排印),是继三家注之后的一次集大成的整理。《考证》以金陵书局《史记》为底本,引录三家注以来有关研治《史记》资料及注家一百二十余种典籍,上起盛唐,下迄近代,囊括中日名著(其中中国典籍百零几种,日人著作二十余种),别择缀辑于注文中,时加审辨说明,会革一千二百年来诸家之说于一编,与《史记》原文,以及三家注合排,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考证》资料丰富,辑录了《正义》佚文一千二百余条,补入注中。可能有一部分并非《正义》原文,但大部分应是可靠的。《考证》还对《史记》所采旧典,凡能考据的,一一注出,方便研究者溯本求源,比勘研究。《考证》对史实、文字、词语进行的考辨,颇多精语。对地名,往往注以今地,便于披阅。这些都是《考证》的特点。《考证》也有严重的缺点,特别是对资料的搜集遗漏较多,大约只吸收了唐以来《史记》研究三分之一的成果。例如黄震、鲍彪、吴师道、张鹏

    雷学淇等人说法就未罗致。

    对于金石文字和近人论著的采摘尤为疏略。此外,在摘引资料和训古方面也有不少疏失。为了补正《考证》,日人水泽利忠在五十年代撰《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印行于世。《校补》尤重校勘,广罗众本,是一部值得重视的《史记》校勘书,与《考证》相辅相成。 1986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两书重新影印为十六开本,题名《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面世,至便翻阅。

    马持盈《史记今注》本书1979 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六册。今注明白晓畅地疏解原文,其特点是注译结合,对难句难段,先串译后疏注。便如《五帝本纪》:"获宝鼎,迎日推策",注:"获得了宝鼎及迎日推算的神策。迎日:预先推知节气日辰之将来。推策:推算历数之神策。策者,蓄也,占卜之物。"先串译,使读者知其意,再列注文,使知其所以然。许多词组,也以串译代注,增强了可读性。此外,今注不平均用力,难文难句详尽注译,明白易懂的篇章,注译简略,如《天官书》原文八千二百余字,注文三万余,是原文的四倍。各列传的注文往往不及原文字数,或只有原文字数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一。

    《白话史记》本书是台湾十四院校的六十名教授协作翻译的"白话史记",1979 年初版于台湾,1985 年修订再版。大陆岳麓书社1987 年重印台湾修订本。书前有台静农的序言和六十名教授译文作者小传。《白话史记》只出译文,不载原文以省篇幅。编译者在《启话史记体例》中说明编译目的,在于普及《史记》,引起更多人的研读兴趣。从总体看,译文基本为直译,但都通畅、浅显、准确而有文采。五帝、夏、殷、周诸本纪、八书以及三代诸侯世家,比较难读,而《白话史记》在这些篇章用力甚勤,译文准确流畅,难能可贵。由于《史记》体大思精,误译地方不少,不必讳言。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本书三秦出版社1990 年出版,全套四册,分精平装两种版本,收入该社出版的中国六大史学名著丛书中①。新注以阐明司马迁的一家之言为宗旨,打破传统的注释方法,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创造了全新的注释内容,包括序论、五体说明、题解、段意、白文简注、简论等六项内容。序论宏观评介司马迁其人其书,五体说明剖析《史记》体例结构,段意、简评与题解呼应点示义理。这五项内容着重宏观分析,相辅相成,是新注体例的创新。白文简注,除注释传统内容字音、字义、人物、地理、职官、典章制度、历史掌故外,对难句作串译,便于深入浅出贯通文义。《史记》正文,以中华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