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

    附录 司马迁创作系年(附司马谈) (第2/3页)

二年庚申) 迁二十五岁 父谈四十五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击匈奴,受降匈奴浑邪王,开通河西。丞相公孙弘卒。

    司马迁受公羊学于董仲舒。董仲舒为西汉公羊学一代宗师,于元狩二年致仕,居家茂陵,著《公羊治狱》十六篇。御史大夫张汤治狱及朝廷大议,数往问董仲舒。董仲舒约卒于元狩六年。司马迁壮游归来受学于董仲舒,即在董仲舒居家茂陵之时,当司马迁二十五到二十九岁之时。

    父谈著述《太史公书》,司马迁襄助其业。前119(武帝元狩四年王戍)

    迁二十七岁 父谈四十七岁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于漠北,奠定了汉胜匈败之局。汉赏赐将士五十万金,转槽徙民之费以亿计,不可胜数,县官大空。初算缗钱,盐铁专卖,造白金皮币。

    父谈著述《太史公书》,司马迁襄助其业。前119(武帝元狩五年癸亥)

    迁二十八岁 父谈四十八岁初置谏大夫。

    司马迁从孔安国问故。《汉书·儒林传》载《古文尚书》云:"(孔)

    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按,孔安国元朔二年为博士,元狩六年出为临淮郡太守,司马迁从孔安国问故当在元朔末壮游归来至元狩六年之际,当司马迁二十三到二十九岁之间。

    司马迁始仕为郎。前115(武帝元鼎二年丙寅) 迁三十一岁 父谈五十一岁御史大夫张汤死,而民不思。张骞再使西域还,拜为大行,费值数千巨万。桑弘羊为大农中丞,置平准均输,吏得人谷补官,郎至六百石。

    父谈著述《太史公书》,司马迁襄助其业。前114(武帝元鼎三年丁卯)

    迁三十二岁 父谈五十二岁令民告缗者,以其半与之。

    父谈著述《太史公书》,司马迁襄助其业。前113(武帝元鼎四年戊辰)

    迁三十三岁 父谈五十三岁父谈为太史令兼大行礼官,与祠官宽舒议祀后土。前112(武帝元鼎五年己已) 迁三十四岁 父谈五十四岁列侯坐酎金失侯者一百零六人。

    父谈为太史令兼大行礼官,与祠官宽舒议泰典礼。

    武帝行幸雍,祠五峙,遂逾陇,登空峒,郎中司马迁及其父太史令司马谈均扈从。前111(武帝元鼎六年庚午) 迁三十五岁 父谈五十五岁武帝与公卿、诸生议封禅。

    春正月,司马迁升任郎中将,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置吏。前110(武帝元封元年辛未) 迁三十六岁 父谈五十六岁武帝封禅泰山。是岁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皆取足大农。县官有盐钱缗钱之故,用益饶矣。

    父谈病死于周南(洛阳)。

    司马迁受父遗命于河洛。又从巡武帝封禅。按,汉武帝四月上泰山封禅,司马迁要赶赴行在回报奉使政务,告成功于上帝,故其见父于河洛在二、三月间。前109(武帝元封二年王申) 迁三十七岁司马迁从巡武帝至瓠子,负薪塞河。

    (三)发愤著书(前108-前93,前后16 年)

    从元封三年司马迁继为太史令,到太始四年司马迁作《报任安书》,其间十六年,是为发愤著书阶段。即司马迁经营十六年,《太史公书》基本完稿。前108(武帝元封三年癸酉) 迁三十八岁始仕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潜心著述《太史公书》。前107(武帝元封四年甲戍) 迁三十九岁迁扈从武帝,北过涿鹿。潜心述史。前106(武帝元封五年乙亥) 迁四十岁迁扈从武帝,南至九江。潜心述史。前104(武帝太初元年丁丑) 迁四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