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思想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一、政治思想 (第1/3页)

    孔子政治思想的特点是从仁的人生哲学思想出发,以怀古的方式憧憬未来。他把古代社会加以美化,称尧舜时代为"大同",文、武、周公时代为"小康",并用当时普遍流行的、逆转历史的仿佛越古越好的好古眼光,把"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把"小康"作为近期的目标。

    (一)关于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渊源于先民对于远古无阶级社会的怀念,先秦诸子思想中都以不同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劳动群众的这种思绪,提出了各有特色的政治理想和主张。孔子的大同思想是与他仁的人生哲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说大同是彻底实现了仁的美好社会。

    "大同"的蓝图见于《礼记·礼运》,原文是:·244·孔子评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之借字)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读"鳏"──作者注)寡孤蚀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一幅理想化了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图景,也是孔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

    (二)关于小康思想

    前面已经讲过,孔子是一个注重现实的思想家,他虽憧憬大同世界,但作为近期目标,当前要力促其实现的则是小康世界。小康的蓝图亦见于《礼记·礼运》,原文如下: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为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型)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这里所描述的实际上是继原始社会之后相继而起的阶级社会特别是西周文武时代夏、商、周三代的"盛世"景象(孔子心目中的小康时代)。这时已经是"天下为家",为了适应于"家天下"的要求,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为了保卫和争夺这个"家天下",又不得不出现了城郭、沟池、阴谋、兵战。这样的社会当然不如"大同"世界那么和谐美满和道德高尚。但是,这个社会毕竟还有"礼",还有"信"、"义"、"仁"、"让",还有正常秩序,所以也还是"小康"。在孔子看来,"大同"以尧、舜时代为典型,"小康"以西周为典型。但尧舜时代毕竟遥远,典章制度无可稽考,只能根据传说把它当作最高理想加以宣传,一旦条件成熟再去实现;而西周时代毕竟切近,典章文物:礼乐制度,基本保存,尤其在鲁国,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所以孔子把重建西周"小康"社会("吾从周")作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近期政治理想。所以,孔子的"小康"世界实际上就是西周初年的领主制封建社会。因此,孔子对西周社会及其主要人物文、武、周、召都是极其仰慕的。

    (三)关于《礼记·礼运》是否反映了孔子政治理想的问题

    《礼记·礼运》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