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二、"有教无类"和"诲人不倦" (第1/3页)

    孔子的教育思想是和他的世界观。政治观密切相关的,并为他的世界观和政治观服务的。"仁"是孔子世界观和真理观的核心,孔子的教育工作是以仁的人生哲学思想为基础,也是为"仁政德治"的政治服务的。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说,孔子的教育工作也就是政治工作;孔子是教育家,同时也是政治家。

    (一)人人应受教育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便是具有政治远见的"有教无类"②,即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这充分表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通向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有教无类"是"泛爱众,而亲仁"的具体化。孔子从"仁"的观念出发,对一切可能施教的人,只要"自行束修以上",都不拒绝进行教育,使其享有均等的受教机会。关于"类",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梁代皇侃说得好:"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因其种类庶鄙而下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①至于"有教无类"是否包括奴隶,我们认为,从孔子"仁者爱人"的一贯主张来看,把农奴以至奴隶排除在"有教无类"之外,既无文献资料可证,逻辑上也难说得通。因此,比较确切他说,有教无类应当是不分宗族贵贱,不分阶级,都是可以施教的。这在人类教育史上是一项很有革命意义的政治突破,至今值得称颂。但遗憾的是,孔子竟然把人类二分之一的妇女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陷于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而不能自拔。例如周武王自己说,他有十位能辅助他治理国家的臣子,这十人中相传包括武王自己的妻子邑姜在内,但孔子却说,辅助武王的十人中有一个是妇女,所以只能算作九人②。这无疑损害了孔子自己的"有教无类"的思孔子评传想原则。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没有一个女弟子了。所以,他的"有教无类"只包括了人群的一半,只有男人,女子不在内。这一重男轻女思想是必须严肃批判并彻底清除其残留影响的。清代乾隆年间的思想家。文学家袁枚(1716-1798),在对待妇女的问题上,就和孔子以来的传统观念不同,袁枚根据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和"有教无类"的思想,不顾当时封建舆论界的责难,招收了一批女弟子①,这就比孔子高明多了。今天,我们指出孔子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对全面评价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必要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并且实践了这个主张。他招收学生兼收并蓄,不受贵贱。贫富。老幼。国籍等条件限制,其中大多数出身于贫贱之家,兹略举六例如下: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②仲弓:其父为"贱人",家"无置锥之地"③。子路:"卞之野人"④,子路事亲,"尝食藜藿之实,而为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