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以前的文献概况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一、孔子以前的文献概况 (第1/3页)

    (一)古代文献鸟瞰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虽然孔子生在"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①的春秋时期,但夏殷两代及其以前时代的"典籍传述",即使已经残缺不全,大概还能看到一些,不然,他就没有可能"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缨,编次其事"②了。即使如此。当时孔子也还是感到"文献不足"③的苦恼。既然孔子当时已有"文献不足"之叹,现在又过了两千余年,对孔子当时及其以前的文献情况,就不得不更有"渺茫"之感了。因此,我们在这里只能根据有关文献的记载一鳞半爪地举些例子,对孔子以前的文献情况作个鸟瞰,以便略知梗概。例一,《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国的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引者)、《五典》(少吴、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之书──引者)、《八索》(关于八卦的最早之书──引者)、《九丘》(九州土地、风气之书──引者)"。这里说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书,当时还存在,而且倚相还能看懂。可能孔子也能看到、看懂,现在则仅有书名了。

    例二,《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杌》、鲁之《春秋》,一也。"可见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书,只是名称不一样。

    例三,《管子·山权数》:"管子曰:'《诗》者,所以记物也;《时》者,所以记岁也;《春秋》者,所以记成败也;《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易》者,所以守凶吉成败也;《卜》者,所以卜凶吉利害也。"这里把讲到的六种书的性质、意义都作了说明。

    例四,《国语·楚语上》:"??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世》(先王之世系──原注)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教之《诗》而为之导广显德,以耀明其志;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教之《令》,使访物官(使议知百官之事业──原注);教之《语》(治国之善语──原注),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教之《故志》(记前世成败之书──原注),使知废兴者而戒惧焉;教之《训典》(五帝之书──原注),使知族类行比义焉。"这里列举了《春秋》、《世》、《诗》、《礼》、《乐》、《令》、《语》、《故志》、《训典》等九种当时存在的书,并作为贵族教育的课本。例五,《吕览·先知览》:"夏之亡也,大(同太──引者)史终古抱其《图》、《法》以奔商;商之亡也,大史向挚抱其《图》、《法》以奔周。"这里讲的《图》和《法》,现只存其名而亡其书,其内容如何,孔子是否看到,都不得而知。

    例六,《左传·文公七年》提到《夏书》,《左传·隐公六年》提到《商书》,《左传·宣公六年》提到《周书》。这些书的书名及部分内容既然经常被引用,可见当时还是流行于世的。这些书或者是完整的,或者是不完整的,大概孔子可能看到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