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孔子弟子简介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附:孔子弟子简介 (第1/3页)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则说"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曹魏时,王肃所撰《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列名七十六人,其中琴牢,陈亢、县三人为《史记》所无,而《史记》中奉冉、公伯缭、单、颜何四人则为《孔子家语》所无。这里。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为基本材料,参考《论语》、《左传》、《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孔子家语》等文献。将孔门弟子的情况简介如下。其中有事迹可查的列于前,大体上根据其在孔门中的地位或对后世的影响如何,分先后次序列出,并记明各人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自第三十二名粱直以下至第七十九名诸人,大多无事迹可寻,则依照《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的顺序排列,适当引用《孔子家语》考其异同①:①据《论语·子罕》的原文节译。

    ②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①《论语·子张》。

    ②见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①本附录中凡注《史记》者是指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从简称《家语》者,是指《孔子家语》(用丛书集成《孔子家语疏证》本)。诸弟子之姓氏。籍贯、年岁等在各书记载中有歧异时,均以《史记》和《吏记集解》引郑三语为据,"不以《家语》为准;唯《史记》无考时,则兼采《家语》之说;如《论语》中有异名或通称,亦一并写出。粗疏遗漏处,尚清方家指正。

    自第八十位琴牢以下诸人,系根据《孔子家语》和《孔子弟子考》等文籍补录(陈亢虽据《家语》补录,因见于《论语》,提前排列)。这样,孔子三千弟子中有姓名可考者共计九十五人。

    (一)颜回鲁(山东)人,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论语》中提及二十一次。他的家境极为贫寒,一生没有做官,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别人都忍受不了这样困苦的境遇,他却自得其乐。他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学问渊博,品格高尚,而以德行著称,后儒列之于七十二贤之首。孔子赞扬他"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②。可惜他四十一岁就死了③,孔子为此伤心大哭。有人进行劝慰,认为他哭得太悲痛了,孔子说:"我哭得太悲痛了吗?我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为谁悲痛呢!"④

    (二)仲由卞(山东)人,字于路,通称季路⑤,少孔子九岁。《论语》中提及三十八次。他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一生忠于孔子。他性情粗扩,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经常批评他。但孔子很了解他的为人,对他的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乘之同可使治其赋",可备大臣之数,并赞扬道:"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①于路仕鲁期间,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的合作者之一。他曾做过鲁国的季氏宰(季孙氏的总管),后来又做过卫国大夫孔俚的邑宰,以政事著称。子路是一个能按照孔子的教诲而躬行实践的好学生,诚笃忠信,办事认真。他六十三岁时,卫国发生了宫廷政变,他仍忠于孔悝,说是"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在和敌方搏斗时冠缨被击断,却忽然想起孔子关于"君子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条,结果是在重结缨带时被敌方砍成肉酱。子路的死,对时年七十二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三)端木赐卫(河南)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论语》中提及三十八次。他能言善辩,以口才著称。孔子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见于《论语》的,以他为最多,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他和子路正好是一文一武,可比之为孔子的左右手。他是孔门中培养出来的外交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评论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他实在是孔门弟子中最善于搞社交活动的能人。有人说他比孔子还高明,他坚决地予以辨止,忠实维护孔子的声望和地位,孔子死后,他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子贡又善于经商,是台秋时代的著名富商。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②

    (四)卜商卫人,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论语》中提及十九次。子夏是孔门高足,长于文学,曾任鲁国的莒父宰③。他与孔子讨论问题都具有一定的深度,甚得孔子的赏识。他曾提出"学而优则仕"的著名论点,对后世的儒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孔子死后,他到魏国西河地方自立门户,收徒②《论语·雍也》。

    ③关于颜回终年四十一岁的考证,见第二章《生平概略》第七节。

    ④见《论语·先进》。

    ⑤见《论语·先进》。因子路曾为季氏的家臣,敌人们称之为季路。

    ①《史记》。

    ②《论语·先进》。

    ③据《论语·子路》。

    讲学,曾一度担任魏文侯的教师①。

    (五)颛孙师陈(河南)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论语》中提及二十次。他为人雍容大度,仪表极好,才貌过人、缺点是秉性邪僻,难于接近,孔子对他的评语是"辟"(偏激)。但他好学深思,喜欢与孔子讨论问题,后来成为儒家八派之一②。

    (六)曾参鲁国南武城人,字子舆,人们尊称为曾子,少孔子四十六岁。《论语》中提及十四次。他最注重修身,倡导"吾日三省吾身"。他以孝道出名,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从儒家的道统来说,曾子传子思,子思传孟子,可见他是孔门主要的传道者之一。

    (七)冉求鲁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少孔子二十九岁。《论语》中提及十六次。他是孔门弟子中很有才干的人,孔子一再称赞他多才多艺。冉求长于政事,鲁国的执政季康子曾聘他为宰臣,他甚至能带兵打仗,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任左师统帅时,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打败了齐军③。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但他曾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因此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④。但批评尽管严厉,并未影响师生关系,足见师生相知、相谅之深。

    (八)言偃吴(江苏)人⑤,字子游,少孔子四十五岁。《论语》中提及八次。他与子夏同属孔门文学科的高足,二十多岁时就担任了鲁国的武城宰,实践并贯彻了孔子有关礼乐之治的教导,孔子去视察时,听到满城都是弦歌之声。他的后学们在战国时曾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遭到反对派荀况的攻击。《荀子·非十二子》把他和子张、于夏列在一起,均被斥为"贱儒"。

    (九)樊须齐(山东)人,字子迟,通称樊迟,少孔子三十六岁。《论语》中提及五次。他曾协助冉求打败齐军,立有大功。樊迟很好学。从道德文章到劳动生产,他都想学习。有一次,他向孔子询问种庄稼和种菜的事,被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