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后人对贾谊的怀念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一 后人对贾谊的怀念 (第1/3页)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把贾谊与屈原合传载之,对他们"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共同遭遇表示了无限同情之后,作为屈原怀沙自沉之地和贾谊曾经任职之地的湖南人民,便一直把这两位前贤相提并论,并对他们充满了无限的崇敬和怀念之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历代人士都对贾谊故宅妥加保护,经常修葺。而无数迁客骚人在凭吊这一遗址之后,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诗句。

    (一)贾谊故宅的变迁

    现存文献中,关于贾谊故宅的最早记载,大概要推南朝宋人盛宏之的《荆州记》,其次则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因为南朝宋是从420 至479 年,而郦道元则是生于466 年或472 年,卒于527 年,他的活动时间显然要晚于盛宏之。据《荆州记》载:湘州南寺之东,贾谊有井,水深,上敛下大,状如壶,即谊所凿井。

    《水经注》称:湘州郡熔西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中有一井,是谊所凿,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如壶。旁有一脚石床,才容一人坐,是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一。"湘州"系晋代所置,治所在临湘,即今长沙市,所谓"湘州郡廨"即指此地。此后,唐人李吉甫所著之《元和郡县志》、北宋人乐史所编之《太平寰宇记》,《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关于贾谊故宅的记载,均与郦道元的说法大同小异。

    关于贾谊祠,据史志记载,在湖南境内有三处。其一,即长沙市内的贾谊故宅。其二,在长沙岳麓山。据夏献云说:"岳麓旧有贾太傅祠,址废不可考。嘉庆元年,长沙守张翙建屈子祠于岳麓,因以其左祀贾太傅,左徒弟子宋玉、唐勒、景差,汉司马迁附焉。"(《长沙贾太傅祠志》卷二《杂志》)其三,是湘阴县的贾谊祠。据《明一统志》云:"长沙贾谊庙有二:一在府城南谊故宅,一在湘乡县治南柏水桥。"《大清一统志》记载与此相同。因岳麓和湘阴的贾祠史料有阙,且祠久废弃,此处着重介绍长沙贾谊故宅的贾太傅祠的情况。

    夏献云说:"《水经注》谊宅为陶侃庙,《湘州记》长沙大城内有陶侃庙,谊尝种甘(柑),犹有存者。惟陶公庙今在南门外。李商隐诗云:'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唐时贾傅庙已有荒凉之感,正不知秋草寒林何时始建此庙也。"(《长沙贾太傅祠志》卷二《杂志》)从文中所引李商隐诗可以看出,在唐代陶侃庙己从贾谊宅迁出另建,但其时贾谊宅是否已改为贾傅祠尚无确实根据。因为李商隐诗中的"破庙风"也可能是文人对贾宅破败情形的形容之笔,不能把它作为改祠的充分根据。而唐人刘长卿、戴叔伦等人的有关诗篇的标题均仍是称"贾谊宅"或"贾谊旧居"。《长沙县志》说:"祠建于成化元年(1465),至万历八年(1580)兵备道李天植增祀屈原,改为屈贾二先生祠。"这是关于贾谊祠建祠时间的最具体记载。李东阳的《贾太傅祠碑文》就是为成化元年建祠而作。据李氏云,成化元年以前,贾谊故宅"为卒伍所居",贾谊井依然存在。成化元年,长沙知府钱澍募捐"赎其宅地为祠,塑象其中,请著祀典,诏以仲春秋祭,用豕一羊一粢盛备,复其民一家使共祠事。"(《长沙贾太傅祠志》卷一)万历八年李天植将贾祠改为屈贾二先生祠一事,历史上缺乏详细记载。

    进人清代以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陆士云和韩子重等人,对贾谊祠"修葺更新"过一次。康熙四十年(1701)贾谊后裔贾仲儒为长沙通判,捐银百两,买民田六石三斗屯田三石,给僧掌管,输税召佃收租,以为香火僧食,并令僧岁时修理,使庙宇常新。乾隆二十四年(1759)又重新修过一次。嘉庆二十二年(1817)湖南布政使翁元圻又出廉二百五十两生息,供春秋祭。嘉庆二十五年(1820)阳湖左辅任湖南巡抚,他发现贾谊祠之守僧不仅贪污祠田收入,而且在祠字附近修建商店,祠内余房则囤积商货,招引流寓;加之祠宇庭除芜秽,丹漆剥落,颇为荒凉,于是便"屏逐住僧,毁僵扩基,迁龛他寺,以复规制"。并筹款兴修,"建高缭曲郎覆井亭,卫栏楯,余则扫除缮完而垩饰之"。同时利用祠中余房和祠田收入,增设义学两所,每听课童子十八人(《长沙贾大傅祠志》卷二)。光绪元年(1875),巡抚王文韶倡议重修贾傅祠,官绅捐资,粮储道夏献云董其役。这次修建贾傅祠规制仍旧,门二重,堂二进,第一重门上署"贾太傅祠"四字,第二重门上署"贾太傅故宅"五字;堂则一为"治安堂",一为正殿,殿内供贾太傅位。祠内左侧为"贾公井"。祠外右侧为蔡周二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