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千锤百炼的艺术造诣与炉火纯青的老成境界 一、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三章千锤百炼的艺术造诣与炉火纯青的老成境界 一、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2/3页)

越归来后曾有诗云:"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夜宴左氏庄》)当他入蜀以后,蜀地民歌那激越峭健的音调更吸引了他的注意,作诗说:"万里巴渝曲,三年实饱闻!"(《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之二)而饱闻巴渝之曲的直接结果便是杜甫的七言绝句出现了不同于其他盛唐七绝的新风貌。对杜甫七绝的评价,历来是一个聚讼纷坛的论题,而多数论者对杜甫七绝是持贬低态度的,如明人王世贞云:"大白之七言律、子美之七言绝,皆变体,间为之可耳,不足多法也。"(《艺苑卮言》卷四)胡应鳞甚至说:"子美于绝句无所解。"(《诗薮》内编卷六)即使是为杜诗辩护的人,也往往只是举出几首风格类似王昌龄、李白的杜诗而已,例如近人高步瀛说:"杜子美以涵天负地之才,区区四句之作,未能尽其所长。??然观'锦城丝管'之篇,'岐王宅里'之咏,较之太白、龙标,殊无愧色。"(《唐宋诗举要》卷八)言下之意,除了《赠花卿》、《江南逢李龟年》等少数篇什外,杜甫的七绝还是比王、李"有愧色"的。其实《赠花卿》等二首虽为佳作,但不能代表杜甫七绝的主要风格,而杜甫七绝的代表作正是那些声调拗峭、多用俗语、质重直截,从而与王、李绝句大异其趣的《夔州歌十绝句》之类。①黄庭坚曾说:"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道风俗而不俚,追古昔而不愧,比之社子美《夔州歌》,所谓同工而异曲也。"(《跋刘梦得竹枝歌》,《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六)他看出了刘禹锡的《竹枝词》与杜甫的《夔州歌》之间的相似之处,但还没有悟到这是由于杜诗与刘诗都受到巴蜀民歌影响的缘故,刘禹锡在《竹枝词引》(《刘梦得文集》卷九)中说他在建平(今四川巫山)听到民间《竹枝》歌声"卒章激讦如吴音,虽伦伫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音。"可证唐代的巴蜀民歌的声调中有拗峭的一面。至于语言之俚俗、表达方式之直率,都是民歌固有的特点,不用多说。杜甫早年所作七绝《赠李白》声调完全合律,晚年所作七绝《江南逢李龟年》风格酝藉高华,而偏偏在流寓巴蜀时所作七绝具有当地民歌的一些特色,这决非偶然的现象,而是他有意识地学习民歌的结果。

    夔州歌十绝句(其一)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翟塘险过百牢关。其 六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其 七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斜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杨伦评《夔州歌十绝句》曰:"十首亦竹枝词体"(《杜诗镜铨》卷一三),甚当。明人李东阳更认为:"杜子美《漫兴》诸绝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诗人径蹊。"(《怀麓堂诗话》)的确,杜甫的七绝所以能在王、李诸人之外另辟一径,无疑是得益于学习民歌。此外,杜甫晚年的七律中时有"吴体",例如《愁》,题下自注云:"强戏为吴体。"这显然也是仿效民歌声调的结果(详见本章第五节)。

    然而,杜甫在诗歌语言艺术上的巨大努力绝非仅仅体现为"清词丽句必为邻"(《戏为六绝句》之五),即广泛地借鉴、汲取古往今来的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中的精华,而更体现为"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即在诗歌创作中自铸伟辞。

    杜甫在炼字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后人对杜诗的用字之妙赞叹不已,欧阳修《六一诗话》中记载说:① 参看马茂元《谈杜甫七言绝句的特色》(载《杜甫研究论文集》二辑),陈邦炎《试论杜甫绝句的得失》(《草堂》1982 年2 期)等文。

    陈舍人从易当时文方盛之际,独以醇儒古学见称。??陈公时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数客各用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

    杜诗原题作《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因寄高三十五书记》,"身轻一鸟过"的下句是"枪急万人呼",是形容将军之矫捷勇武的,由于将军骑马飞奔闪过目前,是水平方向的运动而非上下运动,故"落"、"起"、"下"三字均欠妥,而"疾"字又失于抽象,唯有"过"字才维妙维肖地画出了发生于刹那之间的动态。使人惊奇的是,这句使陈从易等人叹服的诗句在杜甫集中本是不甚起眼的一句,换句话说,类似的诗句在杜诗中简直是车载斗量,举不胜举!孙奕指出:诗人嘲弄万象,每句必须练字,子美工巧尤多。如《春日江村》诗云:"过懒从衣结,频游任履穿。"又云:"经心石镜月,到面雪山风。"《陪王使君晦日泛江》云:"稍知花改岸,始验鸟随舟。"《漫兴》云:"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皆练得句首字好。《北风》云:"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壮游》云:"气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泛西湖》云:"政化莼丝熟,刀鸣鲙屡飞。"《早春》云:"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秋日夔府咏怀》云:"峡束沧江起,岩排石树圆。"《建都十二韵》云:"风断青蒲节,霜埋翠竹根。"《柴门》云:"足了垂白年,敢居高士差。"皆练得第二字好也。《复愁》云:"野鹘翻窥草,村船逆上溪。"《移居东村》云:"子能渠细石,吾亦沼清泉。"《收稻》云:"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遣闷》云:"暑雨留蒸湿,汪风借夕凉。"《柴门》云:"石乳上云气,杉清延月华。"《水宿遣兴》云:"高枕翻新月,严城叠鼓鼙。"《过津口》云:"和风引桂揖,春日涨云岑。"《春归》云:"远鸥浮水静,轻燕受风斜。"《泛江作》云:"风蝶勤依桨,春鸥懒避船。"《春日江村》云:"扪萝涩先登,涉眩反顾。"皆练得句腰字好也。《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