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评传 导 言 一、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洪秀全评传 导 言 一、洪秀全与太平天国 (第2/3页)

争史上唯一的卓越思想家。

    -----------------------------------------------------------

    ① 《列宁全集》,卷2,页150。

    -----------------------------------------------------------

    "伟大的斗争会造就伟大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②洪秀全由一介农村的贫寒儒生,转化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袖和旧式农民革命的理论大师,归根结底得力于广大太平军将士的浴血奋战和社会实践。值得注意的是,洪秀全不是消极无为的领袖人物。他自觉和积极地投入反清斗争,领导和参与广大军民的社会实践,而且以自己的智慧和才干持久而深刻地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从而使这次农民革命深嵌着洪秀全思想的印记。斯大林在评价思想家的贡献时,写道:无论哪个阶级的理论家都不能创造出一种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具备相当要素的理想。他只能看出未来事物的要素,并据此在理论上创造出本阶级在实践中要达到的理想。差别就在于理论家超过本阶级而先看出未来事物的萌芽。①洪秀全不仅象历史上的农民战争领袖一样,指挥了历时14 年的反清武装斗争,建立新的太平天国朝廷,而且,他第一次为农民设计了美好的理想社会,并拟定了具体政策和措施,试图通过绝对平均社会物质财富的方式,实现"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太平世界。这正集中体现了广大贫苦农民的阶级诉求。据此,我们认为,洪秀全虽然主张改朝换代,但新朝的社会经济、人际关系与旧式王朝颇有差异,亟欲建设一个"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理想社会的设计和实施,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消灭封建剥削,从而改变贫苦农民的悲惨命运,使全社会成员"天下一家,共享太平"。这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创举。因此,洪秀全不仅超越刘邦、朱元璋的封建蜕变,也使黄巢、李自成的空洞口号相形见拙。就农民战争的发展水平而言,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发展的最高峰。

    更加令人瞩目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因时代的变迁出现了某些近代因素和特征,更使传统农民战争逊色。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相继侵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西方宗教和文化也随即登陆传播。先进的中国士大夫对战争的失败痛苦反思,开始关注"夷情洋务"。洪秀全生长在对外开放的窗口广州附近,怀着济世救民、反清革命的目的,接受了基督教的上帝和若干教义,融合儒家的意识形态,创立了拜上帝教,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向包括儒佛道在内的一切传统观念和宗教迷信挑战,甚至把攻击矛头直指孔子。应当指出,把宗教和思想革命作为重要任务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大特色,对传统社会及其文化构成强烈的震撼。而且洪秀全以行政手段建立拜上帝教的宗教文化体系,基督教的圣经代替了儒学经典的至尊地位,成为治国理政的主要理论依据。虽然圣经并非科学理论,基督教亦是宗教迷信,但洪秀全对西方文化的开放心态值得肯定。 1859 年夏,洪仁玕辗转赴天京,被洪季全擢为军师,总理朝政。洪仁玕流寓港沪6 年,潜心钻研西学,试图引进西方列强的近代化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制度,为此,撰写了《资政新篇》。洪秀全详加批阅,并钦命颁行,为天国后期施政纲领。由于洪仁玕的影响,洪秀全对西方物质文明颇有兴趣,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