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思维方式与现实信息的反馈

    四、思维方式与现实信息的反馈 (第2/3页)

结合作为基本生产方式,主张废除独立手工业和商业,排除交换和商品经济。在所有制方面,把农民小家庭私有制扩大为全社会的公有制,以家庭为生产和分配单位,就不得不保留家庭私有经济,因此,这种社会公有制仍然没有跳出家庭私有制的窠臼。从权力结构的层次考察,各级政权不过是层次不等的复合家庭,其中,由25 个小家庭组成农业社会基层单位"两",实际上是一个较大的家庭,在这个家庭中,两司马就是家长,负责管理这个复合家庭的土地、财产,及生产、生活、宗教活动和文化教育等,处理家庭之内所发生的一切事务和纠纷。由此上推,整个太平天国则构成"天下一家"。天王是主宰一切的家长,"天下万郭(国)人民归朕管,天下钱粮归朕食","凡天下之田,皆天王之田"。全社会成员的衣食住行都由天王排定,均匀温饱,达到"通天下皆一式"。显然,这是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思维方式的产物。

    (2)在经济制度设计上,突出了对土地分配和管理的内容。土地,是农业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农民生产、生活都离不开土地,特别在当时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下,获得一块土地更成为农民最迫切的经济诉求。洪秀全在制定经济政策和建构理想社会时,也把土地的平均分配和管理作为主要内容,从而反映了贫苦农民的强烈阶级愿望,"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正是他深受农民思维方式影响的重要精神产物。

    (3)在心理素质上表现为对绝对平均主义的向往。农民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但不能从社会制度上认识受到剥削压迫的根源,而只是从感性认识出发,痛恨剥削者、压迫者,试图消灭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的社会现象。其对策简单和直观地归结为平均主义。洪秀全就按照这一思维方式,设计太平天国的人间天堂。这正是平均主义社会的典型样板,表达了农民的理想和追求。

    洪秀全的思维模式还有以下特征:

    其一,模仿型思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垄断了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封建儒学成为统治整个中国社会的官方意识,因而对农民也产生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洪秀全出身儒生,青少年时代就经受封建儒学教育,他在观察社会、确定政治体制和各项政策方针时,必然深受儒学思维方式的制约,从而出现模仿型的思维活动。如洪秀全一面批评历代皇帝,一面主张"尊周攘夷",模仿周天子,自称"天王"、"真圣主",宣扬王权天授,建立君主**政体,推行一套封建礼制和各种封建政策。这一选择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