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思想结构的主导层面──反清革命思想 一、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三章思想结构的主导层面──反清革命思想 一、嘉道年间的社会危机 (第1/3页)

    洪秀全青少年时代正值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盛极一时的清帝国处于走向衰落的逆转时期。"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①嘉道年间,由于人口暴涨,清廷统治贪残**,社会病变突发,人民生活条件普遍恶化,饥民、流民充斥全国,社会阶级关系日趋紧张,固有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反清斗争此伏彼起,清帝国潜伏着引发剧烈社会革命的各种客观因素。洪秀全出身农家,处在社会下层,深受社会危机的刺激和反清革命潜流的影响,从而逐步酝酿和生成自己的反抗意识。

    具体考察,嘉道年间危机主要表征是:

    (一)人口暴涨与社会病变的凸显清朝由盛而衰的原因复杂,就客观因素而言,人口暴涨当属首要。清初顺、康二朝,历经战乱,人口锐减,土地荒芜。清廷推行轻徭薄赋政策,积极安定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生产,因而社会经济稳定增长,农民逐渐安居乐业,小农经济再生产的机制有效发挥。人口稳定增长。康熙发布上谕:"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对新增人口废除了历朝征收的人头税,从而刺激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从1741-1840 年,100 年间,中国人口从1.4 亿猛增至4.1 亿,净增长2 倍,其速度与规模空前。从此,中国人口一直高居不下,改变了历史上人口数目大起大落的格局。

    人口暴涨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清廷又愚昧茫然,毫无警觉和对策,问题丛集,遂成病变,嘉道年间日渐凸显,引发出综合性的社会危机。

    首先是土地危机。中国是农业社会,标榜以农立国,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 养育中华儿女。农业受自然因素制约较大,产量增长缓慢,而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低级层次。根据当时生产力水平,"一人之身岁得四亩,便可得生计矣。"①乾隆时,人均土地4.25 亩,尚能维持人民温饱。嘉道时,遽降为2.19 亩,至咸丰初则为1.78 亩。①有限的土地资源难以承受不断暴涨的人口压力。米价持续上扬,康熙时每石不足1000 文,嘉道时增长2 倍多,达3000 文,与人口增长同步上升。早在明朝中叶,闽广就缺粮饥荒,农民引种番薯,以弥补稻米生产不足。乾隆时,谕令各省广种番薯,接济民食。但是难以解决粮食日益匮缺的危机。

    人口暴涨,土地资源紧张,地价猛增。官僚权贵、土地绅士和富商,普遍从事土地兼并,掠夺自耕农的小块土地。乾隆时,兼并形势已经严峻,"占田者十之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无田可耕者十之三四。"②嘉道时情况更形恶化。有人撰文考察太平天国起义前夕的土地问题,指出:当时全国40-80%土地,集中为10-30%的官僚地主所有,而60-80%的人口没有土地。③广大农民被迫离开土地,饥寒交迫,成为大群饥民流民,向偏远和人口密度较小的地区流动。

    -----------------------------------------------------------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卷1,页270。

    ① 洪亮吉《洪北江文集·卷施阁文甲集》。

    ① 详见《清实录》。

    ② 旷敏本《山向楼删余文草》,引自《清史简编》,页309。

    ③ 王瑛:《太平天国革命前夕的土地问题》,见《中山文化教育馆季刊》第3 卷第1 期。-----------------------------------------------------------

    洪秀全所在的广东,在雍乾年间就人满为患,土地兼并十分激烈。长期以来,广州府流传一首民谣,称:"花县一枝笔,清远一粒麦,三水一棵菜。"形容这三县土地大部分被毕、麦、蔡三家地主豪门掠取。广大农民失去土地,生计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