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等平均思想的发轫: 从批判旧世界到设计新世界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一、平等平均思想的发轫: 从批判旧世界到设计新世界 (第1/3页)

    (一)朴素平等平均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恩格斯说:"平等的观念,本身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这一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历史关系,因而这种关系本身又以长期的已往的历史为前提。所以这样的平等观念什么都是,就不是永恒的真理。"①这就是说,平等观念不是一个超时代、超阶级的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平等要求。洪秀全的平等平均也有其阶级的、历史的内容。

    要求平均、渴望平等,是处在剥削和压迫下农民的本能的阶级诉求,对贫寒出身的洪秀全,这种本能表现得更为明显、迫切。他生长在农村,对广大农民所受沉重的封建剥削和压迫具有深切感受;同时,对封建末世社会上种种不公平、不平等的邪恶现象看得真切、具体。他对广大农民所受苦难深深同情,对社会不公平现象深表不满,对清朝腐朽统治极为痛恨。因此,洪秀全立志"解救民悬",使贫苦农民摆脱贫贱的地位,求得温饱和安全。他曾赋诗表示要"擒尽妖邪"、"收残奸宄",铲除剥削和压迫,实现"四海一家"、"太平一统"的理想社会。可见,贫苦农民对政治和经济权利的诉求是洪秀全平均平等思想产生和形成的阶级基础。洪秀全的思想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社会的客观现实,体现了农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阶级愿望。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炮舰打开中国大门。随着政治和经济侵略的扩展,基督教也公开在通商口岸传播。广州首当其冲,这对广东沿海地区的社会思潮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洪秀全生长在广州北郊农村,亲身经历鸦片战争的剧烈冲击。战后农村经济的残破,社会矛盾的激化,天地会的活跃,群众反侵略斗争的高涨,都使他深有感触,坚定了救世救民、建立美好社会的志向。而且,身处开放地区,他较早接触基督教,并认真学习和研究,从中汲取合理成分,使自己原有的平均平等观念发生某些变异,出现一些新的因素。但总的说来,西方资本主义对整个中国社会影响还是很微弱的,传统农业社会的结构所衍生的封建意识形态仍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且,洪秀全长期所受的传统懦学教育,都对他学习和接受两方文化产生极大的制约力。因而,洪秀全的世界观没有、也不可能发生彻底的转化,难以超越传统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羁绊,其平等平均思想还只能局限在传统的、朴素的层次。

    (二)《三原》平等平均思想剖析

    洪秀全出身贫寒儒生,对儒家思想中的封建等级观念、三纲五常的伦理规范当然全盘接受,这些说教严重束缚着他的思维范围和方向。虽然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深感不满,对贫苦农民的悲惨处境怀着深切同情,但他自忖无力救世救民。因而,在青少年时代,他曾长期埋头科举,企图在仕途上寻求出路,改变自己贫寒的社会地位。可是,科举屡挫,前途绝望,使他与贫苦农民的思想距离大为缩短。他开始把贫苦农民和个人前途和命运结合起来加以考虑,救世救民的志向由此发端。

    于是,洪秀全需要重新认识现实社会,寻找农民贫困和卑贱的根源,并力图构想和设计公平正直的理想社会,以替代充满灾难和邪恶的现实世界。儒家学说中的大同社会和《孟子》对井田制的理想描述,对他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同时,他喜读野史小说,《水浒传》描绘的梁山好汉敢于反抗朝廷,① 恩格斯《反杜林论》,104 页。

    杀戮贪官污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