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命天子:从梦幻到现实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一、真命天子:从梦幻到现实 (第1/3页)

    洪秀全出身农村清寒儒生,所受的儒学教育使他自幼确立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忠君爱国则是儒学政治教化的核心内容。一般儒生是不可能萌生反抗朝廷、自命天子的叛逆意识的。洪秀全也是如此,因而他刻苦求学,企图通过科举道路改变现状,个人的抗争意识由此强化。可是,贫苦农民家庭与清朝政权之间缺乏社会联系,而是深受压迫与剥削,这使洪秀全对清朝的认同感日渐疏淡。屡试不售,则萌生不满情绪与叛逆意识。并且,在他看来,清朝是满族政权,其统治中国和亿万汉人是不符合儒家教导的"夷夏之辨"的,而且,清朝**残酷,使汉族人民无法生存,理应被推翻。同时,他感慨中华无人起来举义抗争,这样,一种神圣的使命意识驱使洪秀全承扣领导反清大业的重任,真命天子意识遂与之俱生。 1837 年落榜后,病中所得升天受命、下凡诛妖的异梦,自命天王的举动,自喻"金乌"的反清诗作等等,表明洪秀全的反清与真命天子意识同时产生,并相互结合。1843 年落第,使他更对清廷愤恨绝望,发誓自己开科取士。本来,源远流长的儒学教育与科举制度使得传统知识分子深受政治及道德教化,把"为万世开太平"视为己任。首先,他们怀着这样的抱负投身科场,试图入仕执政,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是,洪秀全科场屡挫,而救国救民的抱负、改变个人贫寒处境的强烈诉求,都没有放弃。洪秀全认为,清朝是非正统的异族王朝,正是国家、民众和他自己遭受一切灾难的祸源,因此,在认同清朝统治的前提下,谋求救国救民和个人解脱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另谋出路。其时,天地会在广东秘密活动,"反清复明"口号在社会上颇为流传,对洪秀全深有影响。同时,洪秀全熟读历史,揭竿而起,推翻暴政,改朝换代的史事不乏例证。而刘邦、朱元璋之流出身农民而成大业,更使他向往。因而,他决定走体制之外的抗争道路,挺身而出,领导反清大业,开创新朝。

    洪秀全立志反清后,更加关心和注重社会现实。鸦片战争后,国困民穷、危机四伏的时局,更使他痛心疾首。他由批判科场舞弊转而猛烈抨击清廷。同时,他强烈向往唐虞三代大同之世,为此,他赋于自己新的使命,领导推翻清朝的斗争,建设光明美好的社会。洪秀全的帝王意识是与救国救民的理想共生的,他要仿效三代明君,解救人民苦难,重建大同社会。科举失败,使洪秀全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和崇拜心理大为减退,因而,易于接受和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某些观念。《劝世良言》中许多前所未闻的新观念和宗教救世精神引起了他的共呜。他不但接受了《劝世良言》中不拜偶像、独尊上帝等教义,而且坚信,这本书是上帝特赐于他的。他从这本书中得到了上帝的启示,担负着宣传拜上帝、斥偶像的救世使命,由此产生一种宗教救世主的自我意识。

    治国平天下的功名意识,是他帝王思想的最初源头,宗教救世主意识则是他帝王思想的曲折反映。洪秀全透过拜上帝教的宣传,把自己神化为上帝次子,奉天命下凡诛灭妖魔,推翻清朝,开创新朝。皇权神授的理论由此发轫,反清思想与宗教救世思想得以对接。但经过一段艰苦传教,收效甚微,反清思想转趋淡化,真命天子意识也因此有所收敛,洪秀全转入宗教救世,企图透过行正祛邪,整合人心,改变世道。但作为皇权主义的衍生物,其宗教救世主的意识空前强化。及至1847 年秋赴紫荆山基地,真命天子意识在新的条件下重新复活,与反清思想仍然组成共生结构,而且,透过宣传、动员和组织教众,逐渐转化为社会实践。同时,他的真命天子地位也逐渐被拜上帝教的各级首领所认同,促使洪秀全皇权主义理念不断增强。

    不过,这种思想,在金田起义前,主要表现为真命天子的梦幻和自我构想上。在《龙潜诗》、《金乌诗》、《斩邪留正诗》、《吟剑诗》等诗中,他把自己比作"偷闲""在渊",等待风云聚会的"潜龙",有一批"龙虎将军""辅佐"的"金乌"。 1843 年,他在《真日诗》中,自比五百年一出的"真日",认为自朱元璋称帝距今五百年,现在是新的真命天子降临人间的时候了。这位真命天子的使命是解救"民悬",消灭一切害民的妖邪奸宄,建立太平一统的新朝。他在创立拜上帝教后撰写的《原道救世歌》、《百正歌》、《原道醒世训》等文章中,以救世主的身份,反复规劝世人独尊上帝,为善作正,教化人们,只有以上帝真道,"淑身淑世","正己正人",才能实现"公平正直之世"。 1850 年,拜上帝教众革命化情绪高涨,起义正在紧张准备,洪秀全手撰《近世诗》,更立志效法"明主"、"汉皇",去成就改朝换代的帝王大业。起义前,他就要各基地首领称他为"主"、"太平真主"、"太平王"。

    洪秀全的皇权思想,不仅体现在上述诗文及行动中,更体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