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近代政治和法治观念的朦胧意识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二、对近代政治和法治观念的朦胧意识 (第1/3页)

    就一般选择而言,举凡主张改革现实社会者,都必须受两个方面的制约:

    其一,现实政治与社会环境;其二,变革者自身的理念与认识。因此,鸦片战争后,先进士大夫向西方探索真理时,只看到列强坚船利炮和器物精良的层面。林则除即将制造"坚厚战船"视为保卫海疆安全的长久之计①。魏源也认为"夷人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②后来的洋务派的认识也没有超出"师夷长技"的藩篱。他们都出身封建士大夫,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缺乏深刻的认知,而且,中国封建**和宗法制社会的政治环境,使他们很难摆脱传统的政治理念,对西方列强的政治制度和历史或者缺乏了解,或者不屑置议。虽然姚莹曾在《康辅纪行》中提及英国议会制度,不过是耳食传闻。洪仁玕在香港期间,对西方政治制度和法规则有较多的认知,而且对各主要列强政治发展现状也做过若干调查了解,较之清朝士大夫、洋务派有更多的体认。可是,长期的儒学教育使忠君爱国观念扎根于洪仁玕思想结构的深层,因而他在考察西方政治时,往往注意表象的法律或政权运作程序的了解,而忽视政治体制和理念的认知。因此,他认为美国之所以强盛,不只在坚船利炮等"长技",还在于其"法善"。这较之洋务派的认识无疑大有进步。但他并未体察列强政治的实质层面。当他赴天京后,现实政治环境颇为险恶与紊乱。在洪秀全独揽政权与神权的现行体制下,地方将帅各行其政,与洪仁玕所了解的西方政治形成强烈反差。并且,政治变革要牵涉到现行权力结构的调整和变动,将会触及到上层权贵们的政治利益,因而必须深恩熟虑,周延妥善,根本不宜大破大立。洪仁玕的选择余地也就远比经济改革狭窄得多。

    -----------------------------------------------------------

    ① 林则徐《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

    ②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

    -----------------------------------------------------------

    我们已经指出,洪仁玕的基本政治理念仍是儒学规定的传统封建观念,坚持君主**的政治体制,而他向以忠臣贤相自律,极力维护天王的皇权。而且,他对西方近代政治理论缺乏认知,并未接触近代民主、自由学说。在价值观念上不会定位于西方政治,而是以忠君爱国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只是为了今后辅政需要,他悉心学习和研讨西方列强的若干行政制度。后来在《资政新篇》中有所陈述和评介,供洪秀全采择。

    洪仁玕从西方政治中汲取的主要营养是法治观念。他向太平天国各级文武諠谕:"国家以法制为先"。太平天国政局紊乱,纲纪不振,关键原因是缺乏法制。官员们无法可依,自行其政,出现种种弊政,因此,建立完善的法制是"万不容已之急务也"。这样,"下有所趋,庶不陷于僻矣",才能消除分散和紊乱的政局,确立统一的权力运作规范。

    洪仁玕认为,在立法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纲目,"盖法之质,在乎大纲,一定不易;法之文,在乎小纪,每多变迁。"就是说,关系到君主**的"纲常伦纪,教养大典"是法制之大纲,应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不能变易。这可能受到西方宪法的某些影响。而作为具体的单行法律条文,是为"小纪",则可根据形势变化"每多变迁"。法律制定以后,还必须持久和认真执行法律,他说:"法制以遵行为要"。"立法善而施法广,积时久而持法严,代有贤智以相维持,民自团结而不可解,天下永垂不朽矣。"为了保证"立法善",必须选择德才兼备的贤者立法。洪仁玕指出:

    立法之人,必先经磨炼,洞悉天人性情,熟谙中国风教,大小上下,源委重轻,无不了然于胸中者,然后推而出之,方能稳惬人情也。

    官员须既具中西学识,又要"先经磨炼",并有忠君爱国的坚定理念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才能担当立法重任。显然,洪仁玕暗示:立法的人选就是他自己。制定善法后,执法时"必须认真耳"。洪仁玕告诫官员们:"法制以遵行为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