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10)

    绪论(10) (第2/3页)

程及计划组,教职员待遇组,招考新生组,派美游学官费组。会议平均每周一次,一次二三个小时。联席会议于1924年12月16日召开第一次正式会议,以后每逢星期二开会,到1925年2月中旬,增加到每星期两次(星期二、星期五),到3月6日结束,总共开会12次。讨论内容为课程与计划、招考新生、教职员待遇、研究院和大学课程,派美游学官费问题未及讨论。 稍后,清华教授陈懋德在《未来清华大学之新精神》中,提到社会渴望之清华大学究竟采用何种制度的问题。 张锐发文《清华大学与男**校》 和《现在在校学生对于清华大学应负之责任》 ,讨论招生制度与在校生责任感的问题。

    3月13日,《清华周刊》第339期集中发表多篇讨论清华学校改大学的文章,其中蔡竞平发表了《筹备大学略史》和《毕业同学应积极参与大学计划》两文,后文指出清华改办大学,已经由讨论到实行阶段了,学校对改办大学后该如何处理在校的学生问题,最后获得一致意见,教职员会议通过“两头制”办法:大学是大学,清华学校是清华学校,该留学的还留学。

    而后是陆懋德的文章《中国人对于旧有的大学的想象》,认为周代大学已经存在,在天子京师者曰辟雍,在诸侯之国者为泮宫。辟雍其形如圆璧,而以流水壅之;泮宫其形如半月,即辟雍之半。而其用圆形、用流水者,实所以像教化由中央流向四方之意也。辟雍、泮宫均无外墙,凡有讲论,公民环而观之,与希腊古代公民会议无异。其他文章有《关于清华大学的管见一束》,谈到清华大学应该采用学期制,应该以完人教育为目标,授人以广博的为人的道理,使人受本国文化的涵养,并具历史的眼光、哲学的态度、审美的能力,了解人生的价值。还有《大学问题杂谈》一文,讨论涉及清华学校与清华大学同时存在时如何处理学生的问题,认为清华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学校,专以预备留学为目的;清华大学是192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