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厉兵秣马

    第六十三章 厉兵秣马 (第2/3页)

报的梅乾在伤好之后,继续被高宠委以重任,斥侯队的编制也增加到了五百人的规模。

    同时,镇守在豫章、上缭、海昏、番阳等地的守城部队总数加起来有约二千余人,加上从荆南调防来的黄忠部一千人,剔除在庐陵平叛的四千余越族士兵和远在零陵、桂阳的李通所部。高宠军的常备军人数已达到了一万五千余人,从总的人数上看,虽然有时军屯兵的规模比这要多得多,但从战斗力上讲,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便是占据荆州富庶郡县的刘表,辖下的总兵力也不过七万余人,而孙策麾下综合吴郡、会稽、曲阿、秣陵诸地驻防的兵力,估计在四、五万人左右。

    与之相比,虽然高宠的实力有了长足的增长,但囿于豫章、庐陵的实际情况,这一点兵力已是现在能够给养的极限了。

    除了军队的扩充外,高宠一直没有精力顾及的新式武器的研制也被重视起来,这主要得益于霹雳战车在上缭攻防战中的威力,大家都是亲眼目睹,所以,在任用考工部的主管时,顾雍、许邵等人都异口同声的求任。

    最终,刘晔还是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认可,毕竟霹雳战车是他首先发明的,对于如何继续改进战车在长距离的野战中的弱点,刘晔比顾雍他们更有发言权。

    当然,刘晔的精力是不可能全放在考工部上的,作为参军,军队的整训、军纪的执行这一切都有赖于他付出更大的努力。

    所以,在建安元月至三月初的这二个月里,高宠东奔四走,从北面的松兹,到东边的石印山,再到南面的庐陵,都留下了高宠匆匆的脚印。

    虽然辛苦,但高宠却并不感到后悔,因为他知道,付出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豫章更好的明天。

    建安三年三月初三这一天,豫章太守府的议事大厅难得的热闹。

    刘晔、徐庶、顾雍等重要谋臣被高宠召了来。

    “三月一日,黄祖的四千士卒正沿江向柴桑杀来!”高宠坐在正中,面无表情的读着梅乾刚送来的情报。

    在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高宠早已不是黄口小儿,现在的他已能处变不惊,从容面对一切的挑战了。

    “黄祖这老匹夫,要死也不用这么急吧!”甘宁刚从虎林前线回来,脸上风尘未洗。

    未等甘宁话落,早有二将抢出,大声道:“宠帅,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淹,这一次迎击江夏军,就交给我们好了,不用劳动兴霸将军了!”

    高宠觅声看去,却是徐盛、黄忠两将,他们正相互用眼神会意一笑,看来是在到豫章之前早有了商量。

    “汉升、文响,你们两个竟然联合起来欺我!”甘宁哈哈大笑。

    难得有敌来犯,众将还能够表现的如此从容,高宠脸上也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主要还是实力摆在那里,黄祖的区区四千人马对于屡经恶战的高宠军卒来说,实在算不了什么。

    “依汝等之见,黄祖此番兴兵来犯的目的是什么?”高宠道。

    顾雍沉吟了片刻,答道:“若是黄祖在二个月前来攻,那是想要趁火打劫;现在我军已休整完毕,他再兴兵来犯,意图实是不明。”

    徐庶笑道:“元叹多虑了。江夏守军有万余众,黄祖却只派出了四千人来犯,可见其无决战之意,以庶之见:黄祖此番定是受了刘勋的怂勇,出兵也不过是想一探我军之虚实耳!”

    甘宁怒道:“黄祖匹夫,屡犯我境,莫如这一回乘机取了江夏,也好除了豫章的心腹之患!”

    “此时取江夏,时机还不成熟!”刘晔道。

    “江夏军不过万人,守将黄祖又无能昏庸,吾军兵强士锐,正可大用,何不能战?”甘宁不服,急驳道。

    “兴霸勿急。子扬之言也自有其道理,以我军的实力,占领江夏虽不是什么难事,但难就难在既要打得黄祖吃痛,又不至于让刘表脑羞成怒,与我们翻脸硬拼,所以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