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萧关瑟冷

    第一百零九章 萧关瑟冷 (第2/3页)

与吴敦、尹礼、孙观率军突袭东郡,被程昱所败。

    张辽精神一振,道:“宣高已回师琅琊,只要我们能拿下萧关,两军就可以连成一片,彻底切断曹军的后路,如此则可解下邳之围。”

    高顺回首,扫视着身后畏畏缩缩的兵士,目光炽热如火。

    “陷阵营的将士,都站到前面来!”高顺大呼道。

    “是!”裨将曹性头一个应道,精壮的身躯挺得高高的,被风吹得僵硬的脸上神情肃穆,在他身后,七百健儿齐刷刷出阵,不带丝毫的拖沓。

    高顺满意的点了点头,手指着萧关城头,大声说道:“那里——,有温暖的绵被、有火热的冓火、有热腾腾的饭菜,你们想不想要!”

    “想——!”七百士卒扯着脖子大喊道。

    “那好,随我来!”高顺的声音不大,但却沉稳有力,简短的一句说罢,被拔马持刀直取萧关城下,在他身后,曹性扛着大旗紧紧相随。

    张辽定定的瞧着高顺渐行渐远的背影,心头忽然间涌起一股苍凉的感觉,转战关东这几年来,高顺与张辽已不知并肩战斗过多少次,也不知有多少次差一点丢了性命,但在过去张辽从没有为高顺这般担心过,唯有今日这一战——。

    “雁北骑,冲!”张辽高高的将大刀举在空中,大声的命令道。

    高顺、张辽的讨敌骂阵没有多久,萧关城门“吱呀呀”的开启,一支铁骑从出闸的洪流一般汹涌而出,旌旗上“夏侯”两个大字衬着黄边的绣花,醒目异常。

    领军两将,一左一右,正是夏侯渊、夏侯惇兄弟二人。

    听到高顺、张辽来犯的消息,憋了一口气的夏侯兄弟早早的点齐人马,准备出关接战。相对来说,一向自持稳重的李典则有所保留:“元让、妙才,高顺、张辽为救吕布,远道而来,必然疲惫,我等只须谨遵主公命令,紧守关隘,敌若想登关,唯强攻一途,典以为即算陷阵营再厉害,也不可能攻破你我这一万精兵镇守的关隘。”

    听罢李典的话,正要拍马出关的夏侯惇哈哈大笑,脸上神情狂妄,他大声道:“曼成说得差矣,要破高顺、张辽,不需费那几日的功夫,今日一战我兄弟二人会打发了他们。”说罢,一摧战马,大笑声中与夏侯渊呼啸而出。

    是役,夏侯渊、夏侯惇自率七千精锐迎战高顺、张辽,李典、吕虔则率余下的三千兵卒守卫关口。

    两军对圆,夏侯惇引一彪军方冲下关门,正与高顺军相遇,夏侯惇素来悍勇,早闻知吕布军中高顺陷阵营的赫赫威名,心中一直不服,此时见是高顺旗号,遂大喜过望。

    “高顺,可当我夏侯元让之敌!”夏侯惇放声大呼,拍马挺枪搦战。

    高顺那厢也瞥见夏侯惇的旗号,知是劲敌,当下不敢怠慢,急令曹性压住阵脚,自己举刀迎敌。

    十余合后,两人斗了个旗鼓相当,不分胜负。

    斗得紧时,夏侯惇神情渐渐严肃,他蓄力举枪架住高顺的刀,道:“高顺,汝这般武艺,屈身委于吕布,真可惜了,莫如随我投了司空大人,到时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高顺大笑道:“夏侯惇,你打错算盘了,我高顺岂是那般无耻之人!”

    说罢,举刀朝夏侯惇凌空劈下,两人这一番纵马相交,激战至四十余合,高顺终究因疲累过度,力有不逮,渐渐的有些抵挡不住。

    “高顺,不过如此耳!”夏侯惇放声大笑道。眼见得高顺败相已呈,夏侯惇更是越战越勇,一杆长枪使得风雨不透,点点枪花如浸血的浪花直奔高顺涌去。

    陷阵营的威力在于阵法,而不在于单兵抗敌,高顺的武艺其实也算得上的有数的大将了,但在夏侯惇面前,却还是要差了一筹,加上多日奔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