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刘备取益州、汉中

    三、刘备取益州、汉中 (第2/3页)

劝刘璋勿再与操来往,另外走与刘备联合的路。刘璋听从了张松的话,又派出谋士法正到荆州结好刘备。刘备巴不得有这样好的机会,他对法正“厚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回去在刘璋面前极力称述刘备的好处,背地又给张松述说“备有雄略”,于是二人进一步密谋迎接刘备,以为州主。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闻曹操要遣将征张鲁,甚怀恐惧。张松趁机向璋建议迎接刘备入蜀,使讨张鲁。于是刘璋再次派遣法正将兵四千,往迎刘备。法正至荆州,向刘备献策进取刘璋。备谋臣庞统亦劝备趁机取蜀,否则,刘璋亦终为他人所并。刘备遂留下诸葛亮、关羽守荆州,以赵云领留营司马,自与庞统将步卒约二万余人,随同法正西上。刘备到江州(今重庆市)后,由垫江水(今涪水)乘船至涪(今四川绵阳市)。刘璋亲自率军来迎。法正、庞统向备建计于会所袭璋,刘备认为初入益州,恩信未著,不可如此仓猝。刘璋增备兵,使击张鲁,又令督白水军(即白水关守军,白水关在今四川昭化西北一百二十里)。这时刘备的军队增至三万余人,车甲器械资货俱备。可是刘备到达葭萌(今四川昭化县南)以后,即停留不进,唯“厚树恩德,以收众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东击孙权,权求救于备。备向璋求增万兵及资粮。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减半。备即以此为反璋口实,他激怒军士说:“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劳瘁,而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大夫死战乎!”这时张松兄广汉太守张肃,恐松谋被璋发觉,祸连及己,因向璋告发。于是璋收斩松,敕关戍诸将勿复与刘备关通文书。备大怒,召璋白水军督杨怀、高沛,责以无礼,斩之,并其兵,进据涪城。南向成都。璋遣诸将拒战,或败或降。只是在雒城(今四川广汉县),备遇到坚强抵抗,费了一年的工夫,损失了庞统,才把雒城攻克。建安十九年(214年),备进至成都城下。这时,诸葛亮、张飞、赵云也自荆州分路引军来会。不久,马超脱离张鲁来降,与备等共围成都。刘璋见大势已去,乃出城投降,备遂得益州。刘备获得了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益州,便可以进攻退守,应付裕如。所以我们说:刘备取得益州,是三国分立局面确立之始。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十月,法正向刘备献策说:“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时在建安二十年)。不因此势,以攻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必可克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备善之,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法正亦从行。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四月,刘备进屯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与夏侯渊、张郃相拒。直至次年正月,备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