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四.连环计——王允巧使连环计 (第2/3页)

和德弗丽斯一样对圣 像有极大兴趣,他从神学院毕业后就在俄罗斯东正教会的国际 科工作。两个人从去公园散步慢慢发展到一起去剧院看戏,去 餐厅在烛光下吃饭。很快,鲍里斯向德弗丽斯表示了爱慕之情。他说自己的妻子是个非常无聊的人,她不能使他在感情上得到满足,他很苦恼而又难以摆脱这种夫妻关系。他渴望得到德弗丽斯的爱情。同时,他向德弗丽斯谈了自己更多的烦恼:他是一个教徒,而在苏联社会中教徒是受歧视的;他向往西方社会,因此经常受到政府的谴责与批判,他这样一个人在苏联制度中感到与现实格格不入,所以精神上长期处于痛苦状态。

    在去莫斯科工作前,德弗丽斯曾被荷兰保安机关详细告知克格勃惯用的手法,因此她一直处事小心。但是,鲍里斯的话感动了她,特别是她了解到鲍里斯对苏联制度极其反感之后,她更抛掉了一切警惕与戒心。于是,她接受了鲍里斯的求爱,他们关系变得极为密切。

    几个月后,德弗丽斯和几个朋友去列宁格勒作短期旅行休假。她们本来预定住在阿斯托里亚饭店,可是临时旅行社却“弄错了”,把她安排在欧罗巴饭店二楼的一个华丽的房间。极巧的是,库津金恰好也在这时来到列宁格勒,而且也在这个饭店的二楼租了房间。中午,库津金把她请到自己房间,两人一起喝葡萄酒。库津金开始爱抚她,德弗丽斯担心房间里设有监视摄像机和窃听器。他们检查了一下,什么也没发现。为了慎重,库津金还拉上了窗帘。

    过了一个星期,德弗丽斯突然接到库律金的电话,要她立即去公园见面,语调十分惊慌。见面后,库津金告诉她,就在今天早晨,他正在莫斯科主教家的时候,克格勃把他拘捕,带到卢比扬卡监狱。克格勃的官员严厉审问他和德弗丽斯的关系,并拿出他们一起散步的照片,同时暗示他们还掌握着更重要的证据。库津金懊恼地说,政府早就在想法整他,这回全完了。怎么样才能掩盖这件丑闻呢?两个人几乎同时想到:找尼古拉·布托夫,他也许有办法帮上忙。

    以前,库律金向德弗丽斯介绍过布托夫,说他是个有很多“重要关系”的大官。当天晚上,他们请布托夫帮忙,布托夫叹了口气:“卢比扬卡的案子都是非常严重的,你们俩干吗去列宁格勒呢?不过,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全力想办法!”

    第二天,德弗丽斯接到布托夫的电话,布托夫邀请她单独去一座公寓吃饭。吃饭时,布托夫告诉她,他已设法弄到了库津金的材料,材料中有一批胶卷,自己虽然不想看,但她却必须看一下。德弗丽斯一看,胶卷毫无遗漏地展现着她和库津金在列宁格勒的风流韵事。“还有一盘录音带,”布托夫说,“您想听听吗?”

    这时,德弗丽斯精神已近崩溃,她痛哭起来。

    好心的布托夫安慰她说,他可以把这些材料锁进自己的保险柜。但是,德弗丽斯必须在保证感谢他和今后合作的誓文上签字。德弗丽斯顺从地写完誓文。之后,她抬起头,茫然地问布托夫:“您是克格勃的人吗?”

    “非常正确!”布托夫冷冷地说。

    时至今天,德弗丽斯也不知道她的情人鲍里斯·库津金也是克格勃的特务,她以为他也是一个受害者。

    为了接近一个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首先必须要取得他的信任,这就要投其所好,使自己扮成他所希望的那种人。这样他就会对你产生亲近感并去掉一切戒心,成为你的俘虏,乖乖地为你服务。

    摘自《三国

    连环计之例说——故事中的故事

    在1919年的美国钢铁工人大罢工中,钢铁工人工会打入资本家内部的一名同志通知福斯特说,美国钢铁公司的老板们常常获得工会组织委员会的记录。这一消息使福斯特吃惊不小。因为工会组织委员会共有45名代表,人手一份记录,而蜡纸的底稿是福斯特亲自销毁的;这45名代表是忠诚于工会事业的先进分子,记录怎能落入敌人手中呢?起初,福斯特以为这只是偶然现象,以后虽然格外小心,但记录仍继续失窃。

    于是福斯特不得不开动脑筋,设了一条顺藤摸瓜之计。他在45份记录中打上不同的记号,这一记号做得非常仔细,务求肉眼无法辨认出来,而且,这一记号仅福斯特一人知道。过了一段时间,打入资本家内部的那位同志把敌人盗去的影印件复制了一份。影印本上活生生地把暗号复印了下来。通过这一暗号,福斯特查到了被盗窃的记录是送给芝加哥铁匠国际兄弟工会全国办公室的那一份。福斯特又亲自布置,加紧暗中看管这一办公室。这样,就轻易地捉住了偷送记录的女内奸。她的办法是把记录偷走一晚,影印后于第二天早上送回原处。

    女特务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然而仍然被福斯特捉住了。有些问题看起来十分复杂,无从着手,然则,通过顺藤摸瓜的方法可以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

    连环计之例说——平托上校测谎

    二战后期,盟军攻入比利时。一天,一支部队抓到一个嫌疑犯,被怀疑是德国间谍。他被送到荷兰籍的著名反问谍专家奥莱斯特·平托上校处。

    上校对嫌疑犯进行了审问。嫌疑犯自称只是个比利时的农民,村庄被炸毁了,妻子也炸死了。一切都回答得没有破绽,但是上校凭多年经验仍感到这个嫌疑犯非常值得怀疑。他决定从语言方面入手,寻找破绽。——因为这一地区的比利时人都**语,如果这个嫌疑犯是德国间谍,不管他对法语的掌握程度多高,作为母语的德语最终还是可能流露出来。

    上校开始了他对嫌疑犯的语言测试。

    首先,他让嫌疑犯数一盘豆子。因为当地人在说“72”时不是用标准的法语,而是发一个专门的方言的音,这样就能检验出嫌疑犯是不是地道的当地人。但是,嫌疑犯在数到“72”时,清楚地发出了方言的音。这样,上校的第一次测试失败了。

    第二次,上校决定在晚上进行测试。因为一个人在刚睡醒时,思维还不能完全清醒,有可能在这时不小心说出母语。晚上,当嫌疑犯睡着后,上校命人在门外放起火来,有人在门外用德语告诉嫌疑犯着火了,但嫌疑犯醒来听到后没有任何反应。然后,又有人用法语告诉他着火了,嫌疑犯才惊慌失色地站起来。上校的第二次测试又失败了。

    第三次测试是在审讯的过程中。上校在问过嫌疑犯几个问题后,与旁边的人聊起天来。上校用德语告诉旁边的人说,这个嫌疑犯在第二天就要处决了。但是,嫌疑犯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连眼睛和喉头都没有丝毫的变化。这似乎证明,他根本不懂德语,也就不可能是德国间谍。

    上校的第三次测试又失败了。经过再三考虑,上校决定再进行最后的一次测试,如果再失败,只能当场将嫌疑犯释放。

    第二天清晨,嫌疑犯被带进上校的办公室。上校装作正在看一份文件,看完后拿起笔在文件上签了字。然后,上校抬头看看嫌疑犯,平静地用德语说道:“好了,一切都清楚了。你现在自由了!”

    这时,嫌疑犯长长地舒了口气,像卸下了沉重的包袱,仰起脸,露出了愉快的神色,然后开始往外走。立刻,他警觉到自己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可是一切都晚了。

    上校在一系列测试失败之后,终于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人毕竟是有感觉的,再高明的间谍也不可能掩饰住自己所有的心情,当听到获释的消息时,怎么能不因为心情的急剧变化而出现差错呢?上校正是用极其高明的伪装蒙蔽了间谍,用使之惊喜的消息打乱了间谍的思绪,破绽怎能不露出来呢?

    连环计之例说——罗伯逊营救友军

    拿破仑在进攻西班牙之前,以丹麦遭到英国的威胁为由,狡猾地骗西班牙派一些最精锐的部队去丹麦,以减轻自己入侵西班牙时将遇到的抵抗。后来,拉罗马纳侯爵领导的一支约15000人的西班牙部队被秘密围困在丹麦某地沿海的岛屿上。英国十分关心这些西班牙人的下落,为了找到他们,派出了能讲一口流利德语的詹姆斯。罗伯逊去执行这项艰巨任务。

    罗伯逊首先去英国新近占领的赫利戈兰,因为英国情报机构已在那里建立起监听站和情报中心。接着有人安排他偷偷地乘小船沿威悉河口而上,进入德国。他徒步抵达不来梅后即化名为亚当·罗劳厄尔,从不来梅到汉堡,他沿途打听,得知西班牙部队早已被分割成小股,以削弱其战斗力,现在大部分被困在丹麦沿海的岛屿上。

    原本就是一位修道院院士的罗伯逊毅然决定冒险,靠自己在天主教徒中的联系来搜集情报,结果,发现有一位西班牙牧师知道拉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