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八.兵不厌诈——张飞诈醉擒刘岱 (第2/3页)

蛛有“特异功能”,它们知道洞内有许多蚊子,为了堵住这些蚊子,必须尽快结网,堵住洞口。于是,在花蜘蛛勤奋工作下,不一会儿,洞口就结起了几张大网,网上粘满许多蚊子。

    就在这时,追击邓小平的白匪过了布柳河。正在他们东张西望,决定往什么方向继续追击的时候,有个白匪发现不远处有座窑洞,向其连长报告。

    白匪连长下令:“去,你去看看!” 那个士兵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蹑手蹑脚地走向洞口。当他正害怕进洞的时候,抬头一看,忽然发现洞口有许多蜘蛛网。这一下使他找到了不进洞内的理由,这个士兵赶快回过身来,对连长说:“报告连长,洞口的蜘蛛网都没有破,哪会有人进去呀?”敌连长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把头一歪,说了声“撤”,便带着队伍又到别的地方搜索去了。

    兵不厌诈之例说——琼尼钻空逃关税

    美国的海关已有数百年时历史,蓄谋逃避严密的海关管理条例,又要不犯法,简直比登天还难。但进口商琼尼却得逞了。他的办法是仔细研究海关的各项规章条例,预料海关人员可能作出的某些假设,然后精心策划钻空子。

    进口法国女式皮手套须缴纳高额进口税,因此这种手套在美国的售价格外昂贵。琼尼跑到法国,买下了l万副女式皮手套。随后,他仔细把每副手套都一分为二,将其中l万只左手套发运到美国。

    这位进口商一直不去提取这批货物。他让货物留在海关,直到过了提货期限。凡遇这种情况,海关得将此作为无主货物拍卖处理。于是,这1万只舶来的左手套全部被送到了拍卖行。由于一整批左手套毫无价值,这桩生意的投标人只有一个,就是这位进口商的代理人。他只出了二笔微不足道的钱,就把它们全部买了下来。 这时海关当局已意识到了其中的蹊跷。他们晓谕下属:务必严加注意,可能有一批右手套舶到,不能让那个狡猾的进口商得逞。

    然而,这位进口商已经料到了这一着。他还料到,海关人员会假设这些右手套会像上次的左手套一样一次整捆运来。于是,他把那些右手套分装成5000盒,每盒装两只右手套。他期望海关官员会认为,一盒装两只手套,那一定是一副。 这个宝又押中了。第二批货物一路绿灯通过了海关。这位进口商只缴了5000副手套的关税,再加上在第一批货拍卖时付的那一小笔钱,就把1万副手套都顺利地弄到了美国。事后,他在对人谈起这件事时,得意地说:“海关虽严,仍有孔可钻,我成功了!”

    许多人对外部世界的判断,是建立在隐蔽的或已知的假设之上的,而对这种假设的正确与否,往往不作认真严格的检验,只凭以往的经验进行惯性的推论。琼尼正是抓住这一点,以合法的手段闯过了号称最为森严的美国海关,发了一笔横财。

    兵不厌诈之例说——阮文惠空船破敌

    1786年6月,阮文惠率领的越南西山农民起义军占领了渭潢。渭潢离升龙(今越南河内)不过70里,北方郑朝的大小官吏听说西山军占领渭潢,大为震惊,乱作一团。郑楷慌忙组织军队抵抗,先派丁锡壤率领水军沿浮沙江(红河下游的一段)截击,再派步兵埋伏在江岸应援。两军相持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刮起很大的南风,对西山军向北行船非常有利。阮文惠当机立断,派出船队乘风溯流而上。丁锡壤下令把战船排成一字阵,横在江面,好像一道墙阻挡住西山军的进路。他看到西山军的船队越来越近,命令兵士迅速放炮射箭。西山军船被击沉了一艘,其余的船只仍然不停地前进。郑军的炮火更猛烈了,箭放得更密了,可是却听不见西山军船中有任何声音。战斗足足持续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天色大亮,才看见西山军船内连一个兵士也没有,只有几个木偶人在“摇橹”,这才知道中了阮文惠诱敌之计。郑军的弹药、箭矢都白白地射光了。兵士们正不知所措的时候,阮文惠指挥大批战船冲杀过来,起义军呐喊鼓噪,惊天动地。丁锡壤的水军弃船逃命,阵势大乱。阮文惠又派精锐部队上岸,攻击郑军步兵,也大获全胜。这样,浮沙江一役就消灭了郑军的主力。

    兵不厌诈之例说——马赫底施计攻破堡垒

    1848年9月,伊朗爆发了巴布教徒起义。10月,在马赞德兰省巴尔福鲁什的巴布教徒在穆罕默德·阿里(即巴布)的领导下,击溃当地驻军,占领希赫·塔别尔西陵地。塔别尔西陵墓是一座古圣墓,按古老传统,即使内有犯人,当局也不能搜捕。起义者在此筑起堡垒,反抗统治者。

    伊朗国王得知起义消息后,即令地方武装镇压。但起义军用夜袭不仅击败了地方武装,也使前来镇压的国王的叔叔密尔扎·马赫底·古里一时束手无策。虽然多次增兵,但马赫底·古里的强攻还是一次次失败了。到1849年4月底,包围堡垒的马赫底。古里的军队有1万人,而起义军不足250人。但是起义军斗志旺盛,决心与攻城之敌死战。

    狡猾的马赫底·古里知道,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坚持强攻虽能取胜,但付出牺牲太大。他闭门苦思,终于想出了一条毒计:起义军长期坚守堡垒作战,必定想转移它方,重新发展力量。巴布教徒虔信伊斯兰教,如果以《古兰经》对天发誓,诱他们走出坚守的堡垒,他们很有可能上当。

    1849年5月初,马赫底·古里身着礼服,在古圣墓前捧着《古兰经》发誓:只要起义军放下武器,离开堡垒,就可以保全生命和自由。起义军信以为真,放下武器。当他们纷纷走出堡垒时,马赫底·古里的军队开始了大屠杀。一时间,守卫堡垒的起义军战士全部惨死。起义领袖穆罕默德·阿里和其他起义领导遭到逮捕。马赫底·古里的计谋得逞了。

    马赫底·古里利用起义军虔信宗教,将诈兵之计与宗教信仰相结合,从而达到了轻易攻破堡垒的目的。

    兵不厌诈之例说——俄舰易帜大获全胜

    1853年,南欧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由于利益所在,英、法、埃及等国联合土耳其向俄国开战,进攻高加索。11月中旬,联军海军主力从黑海撤回博斯普鲁斯海峡,留下土耳其海军元帅奥斯曼统率的混合舰队运送粮食、弹药前往高加索西海岸的巴统。途中,土耳其舰队遭到俄舰堵截,不得已只好退入锡诺普湾暂避,等待联军援救。

    11月30日早晨,锡诺普湾被大雾所笼罩。为防敌军偷袭,奥斯曼命令舰队尽量靠近海岸锚泊,以便能得到海岸上的炮火掩护。他特别让装载弹药、粮食的运输船呆在内侧、火力较强的巡航舰在外侧警戒。到了中午,轻风吹散了迷雾,忽见6艘战列舰和两艘巡航舰张着满帆驶近港口,成“八”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