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十四.虚虚实实——张飞沉着退敌兵 (第2/3页)

来。部将们一听,说:“该不会又是演习吧?”尔朱兆说:“还是小心为好。”于是让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可又空等了几天,探马来报说高欢又回晋阳去了。

    一连这么四次,把尔朱兆手下搞得疲于奔命,再不把高欢带兵出晋阳的消息当一回事了。尔朱兆虽还紧张着,但一次次空等,也怕中了高欢的疲敌之术,故也渐渐松弛下来。

    高欢听到这些,知道机会到来了。这时,新年将近,高欢放出风去,说今年征战,部下辛苦了,放假十天,痛痛快快过个春节,年后鼓起干劲,与尔朱兆决一雌雄。探马将这些消息报告给尔朱兆,尔朱兆也松了一口气,传令城中准备过年。大年除夕夜,高欢悄悄集合起精锐骑兵,马勒嚼、人衔枚,夜奔数百里,天明时赶到秀容,稍事休息,便向秀容发动猛烈攻击。守城哨兵还没明白过什么事来,已被冲上来的高欢兵砍下了脑袋。

    尔朱兆兵正忙着放鞭炮过节呢,哪知高欢兵已攻城杀来。仓促应战,被杀得四散奔逃。尔朱兆自知末日到来,再难反败为胜了,便让部下割下自己首级去降高欢。手下人不肯,尔朱兆自己挥刀砍死了自己的坐骑千里马,然后在一棵大树上吊死了。

    这样,高欢用虚虚实实的手法反复惊扰敌人,使敌人在疲惫中松懈下来,终于乘敌不备,一举破敌。

    虚虚实实之例说——李世民虚张声势救皇驾

    隋炀帝好巡游,出巡江南之后,又大张旗鼓地去巡视塞北。突厥国始毕可汗早就想夺取大隋天下,今见隋炀帝送上门来,心中大喜,秘密调兵数十万,把隋炀帝困在雁门关,驱兵猛攻。隋炀帝的御林军都是些能征惯战之士,在这个节骨眼上,当然拼死护驾。敌人攻了几次都没得手,于是把隋炀帝及御林军团团围住,妄图饿死他们,使隋军不战自灭。隋炀帝派兵左冲右突,想突围出去,可无论如何也突不出去。派人送信请救兵,信也送不出去。最后,只好把求救诏书刻在一块木板上,放在河里顺水漂去,希望有人拾到,好有救兵来救驾。

    木板漂到下游,果然被人拾到,送到官府,转到太原留守李渊之子李世民手中。李世民那年才16岁,却已是个上过战场的将军了。他听到皇上有难,也顾不上召集更多的军队,就带领自己手下的几万人向雁门关进发。

    离雁门关不远了,副将云定兴说:“突厥兵有几十万,咱们只有几万人,这仗怎么打呢?”李世民说:“硬拼是不行。突厥兵围得严严的,以为送不出消息去,不会来救兵。咱们就来个虚张声势,把队伍分成几股,每股多打旗帜,拉长队伍,高举大旗,鸣鼓进军,把敌人吓跑。”于是把队伍分成数股,一时间皆举大旗,击鼓行进。

    始毕可汗紧围了数十天,琢磨着城中粮草快光了,正准备发起总攻时,忽听探马来报,说中原大军已分数股从关内杀来。忙爬上山头观望,只见多路军旗招展,婉蜒数十里,鼓声、呐喊声隐约可听到,正向雁门关包抄而来。看那军旗,每股军队至少数十万。始毕可汗大惊,急忙指挥速速退兵,窜回大漠。隋炀帝的围自然就解了。

    虚虚实实之例说——李神福画地退敌

    公元884年(唐僖宗中和四年),陈儒攻打舒州(今安徽西南)。

    陈儒大军浩浩荡荡,精兵强将猛攻。弓箭手张弓搭箭,箭密如蝗。舒州城头,传出阵阵惨叫声,时有兵将倒毙滚下。舒州守将一看战场形势,心急如焚,马上派出特使骑上快马,从后城溜出,直奔庐州求救。

    庐州刺史杨行愍闻报,心中七上八下:“陈儒气焰正盛,自己又派不出多少援兵,事情好棘手啊!”他背剪双手,在刺史衙里左右思付,突然想起一个人:“对啊,叫部将李神福来,他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啊。”

    李神福给唤进门来。听完杨行愍的叙述,他献上一计。

    当天,李神福化妆一番,抄小路偷偷潜入舒州城。

    李神福入城后,发出了一道道指令。城内的好多舒州兵打起了庐州兵的旗帜,排成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命。

    李神福把这支假装援军的舒州兵领出了舒州城,在陈儒军队的腹部突然出现,杀声遍野。陈儒接到手下通报,心里猛地一沉:“自己用兵考虑不周,庐州援军果然到了。”

    为了摸清对方底细,陈儒亲率大军奔到阵前,观察动静。

    李神福镇定自若,似乎根本没看见敌人前来试探虚实。他当着敌人的面,举起一双空手,在地上胡乱地比划,像是在部署大阵、准备大决战。陈儒看到这一切,越想越害怕,带着这批精兵强将,连夜撤退。

    虚虚实实之例说——粟裕虚虚实实蒙敌人

    1940年春,抗日战争正在激烈地进行着。然而,国民党顽固派不把主要力量用于抗日,而不断加剧**,准备对华中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他们的进攻方案是兵分三路进剿:一路是由冷欣率部进攻苏南;一路是韩德勤率部进攻皖南;还有一路是李品仙率部进攻皖中。就当时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看,敌人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在敌人的进攻面前,华中各抗日根据地都处在困难的境地,苏南的形势尤其紧张。

    准备进攻苏南的冷欣,当时任国民党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抗战时期,新四军曾经要受国民党“统一领导”。他在出兵进攻苏南之前,想摸清新四军的情况。怎么摸清呢?他心生一计,派联络副官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联系,说“冷总”已到达深阳西北之三丫桥,日内将代表第三战区到水西村“点编”部队。这里说是“点编”,其实是想探明虚实,以便为下一步进攻新四军做准备。

    冷欣的这一不正常的举动,引起了粟裕怀疑,因此,当陈毅问粟裕冷欣这次来的真正目的时,粟裕立即回答:“很明显,他是借‘点编’为名,来探明我军人员和装备情况,以便组织向我围攻。”陈毅又问:“目前我一、三两主力团已奉命回皖南军部,兵力较少,如何应付?”栗裕回答说:“虚则实,壮我军威,令冷欣不敢轻视。”他的这一想法与陈毅不谋而合。于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立即命令机关、部队行动起来,做好迎接冷欣到来的充分准备,其实也就是作好制造假相,掩盖真情,蒙骗对方的充分准备。

    “点编”第一站是水西村。那天,冷欣带领一帮人装模作样地来到新四军所在地水西村前。粟裕等带领30几个人很有礼貌地将冷欣一行迎进水西村,并陪同他们来到一个大操场。

    出现在冷欣等人面前的是这样的场面:一眼望去,宽大的操场,队队方阵,刀切一般,煞是整齐;指战员们,全副武装,精神抖擞,威风凛凛。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的队伍,训练有素,将强兵精;这样的方阵,如弓在手,如箭待发,无坚不摧。这个场面震惊了冷欣。未来之前,根据国民党特务送上来的情报,他得悉粟裕的部队不多,武器装备也很差。如今他亲临目睹,才看到这支部队不仅人数不少,而且装备也不错。尤其令他震惊的是:这支部队训练有素,威武雄壮,富有战斗力。

    冷欣站在这样的一支队伍面前,一时语塞。为了掩盖其内心的惊慌,他将眉头一皱,向手下军官使了个眼色。那军官打开花名册,按照花名册的次序一一“点验”。不大一会儿,“点验”一事,草草收场。

    当天中午,粟裕等为冷欣一行安排了酒宴。酒席间,粟裕等人谈笑风生,晓以大义,希望国民党以民族大业为重,坚持团结抗战,不要制造摩擦。同时抓住席间的机会,明确表示:我们新四军也不是那么好欺侮的。谁手里都有枪,压得太狠了的时候,我们手中的枪也是会说话的。粟裕还特地对冷欣说:“我们的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冷总指挥,你说对吗?”冷欣脸红一阵,白一阵,无以对答,只好环顾左右而言他:“是,喝酒,喝酒!”

    那天夜里,冷欣肚子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