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十六.反间计——周瑜假书赚蒋干 (第2/3页)

。于是就想利用敌人的矛盾来铲除刘豫。恰好宋军捉到一个金兀术派来的间谍,岳飞便故意将他装作是自己派出去的人员,责问他说:“你不是张斌吗?前些日子派你送信给刘豫,要他设法把金兀术引诱出来。不料你竞一去不复返。以后我又派人去联系。刘豫已经答应到冬天把金兀术引诱到清河(江苏淮阴东大清河口)和我共同夹击。你为什么不把信送到呢?”间谍怕岳飞杀死他,也就顺水推舟,冒认张斌,岳飞要他再给刘豫送信,信中叙述谋杀金兀术的事,封成蜡九。然后嘱咐间谍说:“我饶恕了你,这回你一定要守秘密,把信送到。”这个间谍以为既保住了性命,又窃得重要情报,好不喜欢。回到金国,马上把信献给兀术。兀术一看,勃然大怒,立即撤消了刘豫的皇帝名号,并把他充军到临潢(今内蒙古自治区西林县),宋朝一个逆敌就这样被除掉了。

    反间计之例说——胡宗宪使间胜倭寇

    嘉靖年问,江浙一带倭寇泛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胡宗宪按察浙江,后因与赵文华联手,得到明世宗的重用。

    当时倭寇的主要首领徐海、陈东和麻叶在乍浦一带建立据点,四处抢掠。胡宗宪在他们之间制造矛盾、挑起他们自相残杀利用这一办法,各个击破。

    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胡宗宪已使徐海暗地里归顺,就对徐海说:“你已经归附朝廷,现在吴湘江一带盗贼蜂起,为什么不去杀贼夺船,戴罪立功呢?”徐海果然带兵出战。而同时胡宗宪又命俞大猷把徐海的船一把火给烧了。徐海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为了表明诚意,把他的弟弟交给胡宗宪作人质,并将他的鱼冠、坚甲、名剑及其他许多珍玩送给胡宗宪。胡宗宪也盛情招待他的弟弟,并告诉徐海说,如果你能够抓住陈东和麻叶,我包你可以得到世爵。

    不久,徐海果然把麻叶抓来献给胡宗宪。徐海一走,胡宗宪就给麻叶松绑,让他写信给陈东,让陈东进攻徐海。而胡宗宪马上又把麻叶写信的事告诉徐海,徐海一怒之下,把陈东也抓来献给胡宗宪。这时官军大举围攻徐海的老巢乍浦。

    徐海约定时间来向胡宗宪投降,胡宗宪还摸摸徐海的脑袋安慰他,让徐海率众住在河东。而陈东的部属驻在河西,然后胡宗宪迫使陈东写信给他的部下,信中说,胡宗宪已命令徐海今晚过河来抓你们,陈东部下得信后,当晚就渡河进攻徐海,徐海仓惶逃走。第二天,官兵围剿,徐海投水自尽。这样,徐海、陈东、麻叶一个一个落入胡宗宪手中。

    胡宗宪把陈东、麻叶和徐海的头献给京师,世宗非常高兴,赐胡宗宪金币,加进右都御史。第二年兼浙江巡抚。两浙倭寇也暂时平息。

    反间计之例说——皇太极离间害崇焕

    明朝大将袁崇焕死于满清皇太极之离间计,乃是自毁长城,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在明王朝危亡的紧要关头,袁崇焕戍边七勒,先后大败后金汗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取得宁远(今辽宁兴城)大捷和宁(远)锦(州)大捷,稳定了辽东防线,鼓舞了明朝军民抗击后金军的信心。后因遭阉党魏忠贤的诬陷,罢职归乡。公元1627年,朱由检(即祟祯帝)继位后,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管河北、山东的军事防务,并赐给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给予他先斩后奏的大权。然而,崇祯帝是一个好大喜功、刚愎自用而又生性多疑的人。当袁祟焕于次年六月用尚方宝剑杀了私通敌国、为非作歹、不听军令的总兵毛文龙之后,崇祯皇帝就开始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

    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月,后金兴兵攻明。皇太极由于畏惧袁崇焕,不敢直接进攻锦州,他避开山海关防区,绕道蒙古边地,袭取龙井关、大安口,进逼北京。袁崇焕闻警,立即挥师入关,他自率几千名骑兵,昼夜急驰,抢先赶到北京城下,并在广渠门外击败皇太极部的进攻。

    正当袁崇焕千里驰援、大战后金之际,魏忠贤余党温体仁为首的一伙奸臣,乘机重弹“议和通敌”的老调,诬陷袁崇焕“纵乱拥兵”,“引敌胁敌,将为城下之盟”。明朝廷的一伙阉党余孽则重金贿赂一些不明真相的文人墨客编写小说,绘声绘色地在京城内外大肆散布袁崇焕是“汉奸”,勾结后金反明云云。这些进一步加剧了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怀疑。当袁崇焕因兵马疲劳而要求入城休息时,他断然予以拒绝。

    皇太极获知明朝廷中的上述情况后,便决定施行反间计。以达到用明朝皇帝之手杀掉袁崇焕的目的。为此,他故意引兵撤退,同时让明军降将高鸿中在囚禁两个明朝太监的屋外对看守人员说:“你知道我军为什么退兵吗?这是因为皇上和袁巡抚订了密约,看来,占领北京的大事很快就要成功了。”尔后,又故意让两名太监逃走。逃回城里的太监立即向崇祯皇帝报告。已对袁崇焕疑心重重的崇祯皇帝一听到太监的告发,更加深信不疑,马上以召见为名,把袁崇焕逮捕下狱。袁崇焕的部将祖大寿等人,为抗议朝廷逮捕主帅,自率部离京还宁远。身陷囹圄的袁崇焕时刻以国家安危的大局为重,在崇祯皇帝的恳请下,亲笔手书请祖大寿等全体官兵,要他们听从朝廷命令,团结一心,坚持抗金,决不能因为他个人生死而轻举妄动,千万不要危害抗金大业。祖大寿等全体官兵被袁崇焕的信感动得失声痛哭,当即回师入关,期望能用奋勇杀敌之举来保全他们主帅的性命。

    但是,一意孤行的崇祯皇帝在后金军撤离北京后,不顾广大明军将士的强烈呼声,竞在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十六日,以“谋叛”的罪名,将袁崇焕残酷地杀害了。直到清朝中期官修的《明史》问世之后,编史者从清人的历史档案中,发现了皇太极施离间计的原始记载,至此袁崇焕的冤案才真相大白。历史学家评论此事说:“崇祯帝自毁长城也”,“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微决矣”。

    反间计之例说——钱藻双施间审军士

    明将钱藻在密云(今北京密云)驻守时,地方官府交来一桩案子。原来是两名驻守京城(今北京)的军士外出公干时,结伙在路上抢劫财物,被密云衙吏擒获。解到官府,那两名军士自恃是京城守军,地方上奈何不得他们,便口出狂言,目无官府。官府难以治服他们,便解到地方驻军长官钱藻处,请他代为审理此案。

    一经审问,那两名军士也不把作为地方驻军长官的钱藻放在眼里,照样刁蛮不讲理,并口出威胁之言。钱藻手下人都十分生气,吵着要揍他俩。钱藻一摆手制止了他们。钱藻明白,这两名军士的长官也是自己的上司,若这两个军士不能招供认罪,上司怪罪下来,于自己也不好。想了一想,他生出一条计来。

    他看那甲军士性情火爆,便命手下人将甲军士押出军门外数丈处,让他看着自己审讯乙军士。钱藻装出温和的样子跟乙军士闲话起来。乙军士见这长官变了态度,且问些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因此也平静下来回答。每当乙军士说一段,钱藻就在纸上写一阵子。那甲军士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过了一会儿,钱藻让人押走乙军士,传来甲军士,晃着手中的纸说:“看,乙军士都招供了,这事你是主谋,还不快快认罪!”甲军士一听就火了,大跳大叫着说;“胡扯!这事都是他的主意,他怎么能赖我?”钱藻笑了笑:“他说了,这事是你先出主意抢劫的。”甲军士更火了,一跳老高,叫着:“他放屁!我俩出来公干,不小心把盘缠丢了,难回京都。他说:‘人家偷咱的,咱不会抢人家的吗?咱手中有家伙,哪个不害怕!’于是领我躲在路边上,抢了那个商人。”钱藻一一记下来,又问了些细节,让甲军士画了押,押了出去。

    他又把乙军士传来,说:“甲军士都招了,主谋是你。”乙军士是个奸诈人,起初还不相信,听钱藻念出细节之后,也火了,说:“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但动手的是他。”于是把经过也讲了一遍。钱藻记下之后,也让乙军士画了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