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十七.草船借箭——诸葛亮草船借箭 (第2/3页)

帐100万元。1991年底他去东南亚考察,大开眼界。回到广州后他投资房地产,在广州建了城市百货中心、东方车行等,开展租招商场业务。近两年,他以巨额投资开发住宅区的深水港。估计其个人财产超过2亿元。

    上大学的时候,为了做邮票生意,他通过《集邮杂志》和邮票公司搜集了全国2000多个集邮爱好者的姓名、地址,用卖贺卡赚的几千元钱办了份双面八开铅印的《南华邮报》,免费寄给这些人。这张报纸一面是邮市信息,一面是邮票品种、名称的目录。这张报纸免费寄出一段时间后,那些集邮爱好者开始回函并希望代购某些邮票。卢俊雄眼见赚钱的机会来了。他找到一位大邮票供应商,并与这位邮商订了2万元的邮票,只交10%的订金,要求邮商给两个月的时间清付款项。然后他就开始了先订货,款到发货的代购经历。1987年1月,他就做了3万多元的生意。到了1989年,《南华邮报》又发行5万多份,即拥有5万多个客户,邮票生意的月营业额达30多万元。他做生意都是“款到发货”,即都是利用别人的钱赚钱,因此十分稳妥可靠。由于他的影响和信誉,更多的集邮爱好者也都愿意与他打交道。此后,他承包了某协会的一个门市部,在邮局租了一个信箱,奠定了中国大陆第一邮购商的地位。1991年,由于股市整顿,邮票市场非常兴旺,在京沪穗等许多大城市邮价大致上涨了五倍。卢俊雄更是这一热潮中的风云人物。上海著名的“杨百万”等股市大户,在投资邮市过程中,都与他成为好朋友。

    卢佼雄逐渐地有了钱之后,除继续他的“邮子屋”、“大龙邮票行”等邮票业务外,开始拓展业务、涉足百货贸易、商铺招租、旧楼交易、房地产中介、房地产开发等。在开展这些新业务中,他还是不忘使用他的“老点子”;“借鸡生蛋”,——用别人的钱赚钱。

    1991年,卢俊雄开始做房产生意的尝试。当时,他并没有买房子的实力,但却有点子:

    买旧房,先与房主商谈,先付几千元的定金,把房子弄到手;然后,在香港报纸上登广告找买主;由买主出装修图,他代为买主装修并安装电话。这样,每平方米只要800元的旧房,经过装修后可以以每平方米2000多元的价格卖出。他的这一做法,买主、卖主都很满意。因为对买主来说,这样的房子是按自己的意愿装修的,而且价钱也不贵,当然满意;对卖主来说,在旧房不好出售的情况下,有人帮他以理想的价格卖出,而房钱能及时回收,当然也很满意。对卢俊雄来说更是满意,因为这样做,自己不需要花多少钱就可以使生意兴隆,财源广进。他再一次感到使用别人的钱赚钱的成功。

    草船借箭之例说——小商主变成大富翁

    古时候,当梵授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的时候,有个小商主,聪明睿知,具有天生的经营本领。

    有一天,他在大街上捡到一只老鼠,便决定用它为资本做点买卖。他把老鼠送给一家药店铺,得到一枚钱。他用这枚小钱买了一点糖浆,又用一只水罐盛满一罐水。他看见一群制作花环的花匠从树林里采花回来,便用勺子盛水给花匠们喝,每勺里搁一点糖浆。花匠们喝后,每人送给他一束鲜花。他卖掉这些鲜花,第二天又带着糖浆和水罐到花圃去。这天,花匠们临走时,又送给他一些鲜花。他用这样的方法,不久便积聚了8个铜币。

    有一天,风雨交加,御花园里满地都是狂风吹落的枯枝败叶,园丁不知道怎么清除它们。小商主走到那里,对园丁说:“如果这些断枝落叶全归我,我可以把它打扫干净。”园丁同意道:“先生,你都拿去吧!”这青年走到一群玩耍的儿童中间,分给他们糖果,顷刻之间,他们帮他把所有的断枝败叶捡拾一空,堆在御花园门口。这时,皇家陶工为了烧制皇家餐具,正在寻找柴火,看到御花园门口这堆柴火,就从青年手里买下运走。这天,青年通过卖柴火得到16个铜币和水罐等五样餐具。

    他现在已经有24个铜币了,心中又想出一个主意。他在离城不远的地方,设置了一个水缸,供应500个割草工饮水。这些割草工说道:“朋友,你待我们太好了,我们能为你做点什么呢?”他说;“等我需要的时候,再请你们帮忙吧!”他四处游荡,结识了一个陆路商人和一个水路商人。陆路商人告诉他:“明天有个马贩子带五百匹马进城采。”听了陆路商人的话,他对割草工们说:“今天请你们每人给我一捆草,而且,在我的草没有卖掉之前,你们不要卖自己的草,行吗?”他们同意道:“行!”随即拿出500捆草,送到他家里。马贩子来后,走遍全城,也找不到饲料,只得出l000铜币买下这个青年的500捆草。

    几天后,水路商人朋友告诉他:“有条大船进港了。”他又想出了一个主意。他花了8个铜币,临时雇了一辆备有侍从的车子,冠冕堂皇地来到港口,以他的指环印作抵押,订下全船货物,然后在附近搭了个帐篷,坐在里边,吩咐侍从道:“当商人们前来求见时,你们要通报三次。”大约有一百个波罗奈商人听说商船抵达,前来购货,但得到的回答是:“没你们的份了,全船货物都包给一个大商人了。”听了这话,商人们就到他那里去了。侍从按照事先的吩咐,通报三次,才让商人们进入帐篷。100个商人每人给他1000元,取得船上货物的分享权,然后又每人给他1000元,取得全部货物的所有权。

    由于小商主巧作经营,在很短的时间内,以一只老鼠为本,获得了20万元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商。

    机会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握得住。而要把握住机会,就必须懂得经营策略。小商主开始在几元资产的情形下,采取“以物易物”的策略,逐步起家,然后“巧借东风”,利用海陆商人的到来,使用“奇货可居”的策略,终于大发横财,一举成为富商。

    草船借箭之例说——但尔维解人危难

    拿破仑的近卫上校夏倍伯爵在一次战斗中受了重伤。他的妻子以为他阵亡了,便带着夏倍几十万法郎的财产改嫁了罗斐伯爵,成了罗斐夫人。夏倍伤愈回来,身无半文,流落成乞丐。给夫人写信,又不见回音。这时拿破仑又倒台了,夏倍不仅无法恢复自己的地位和财富,甚至被控为假冒诈骗者而受了几年牢狱之苦。年青的律师但尔维了解到这些后,表示愿意在他和罗斐夫人之间进行调解,促使罗斐夫人退还夏倍一小部分财产。

    但尔维找到罗斐夫人,指出夏倍还在人间,而且给她写过信。罗斐夫人矢口否认。但尔维见她有意赖帐,突然高声说:“送达第一封信的证据,是其中还有证券。”其实信里根本就没有什么证券,这完全是但尔维巧设的陷阱。罗斐夫人在律师的突然袭击面前昏了头脑,来不及细想,脱口反驳说:“噢!证券吗?信里可没有什么证券!”律师等的就是这句话。这等于承认收到过夏倍的信。罗斐夫人自知失言,但为时已晚,在律师的坚持下,被迫同意与夏倍和解。

    真意隐问,就是将对方不愿承认的事实隐含在某一明显错误的问题中,诱使对方对明显错误加以反驳,予以否定,以达到肯定事实,置对方于被动。在上面这个故事中。但尔维将对方不愿承认的事实——收到过夏倍的信,隐含在错误的问题——信中还有证券中,设下圈套,诱使罗斐夫人反驳这一明显的错误。果不其然,罗斐夫人落入圈套,以败北而告终。

    草船借箭之例说——洛克菲勒负债办企业

    约翰·洛克菲勒是“洛克菲勒王朝”的创建者,是美国企业界的拿破仑。

    1855年起,洛克菲勒中学毕业后,在休伊特——塔特尔商行找到了一份工作。到1858年,他已能挣到年薪600美元。然而,他知道自己对这家公司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因此,要求加薪。这一要求被拒绝了。洛克菲勒一气之下,找到了莫里斯·克拉克,两人决定合办企业。洛克菲勒当时仅有800美元,于是就到他父亲那里借到1000美元。此后,为了扩大自己初创的企业,他一再到父亲那里告贷,借钱的利息总是100%。在第一个年头里,他们的代理商号经销了45万美元的货物,从中赚取4000美元,第二年盈利又上升到1.7万美元。

    在1863年,莫里斯·克拉克的一个朋友塞缪尔。安德鲁斯加入了克拉克——洛克菲勒商号的合股经营,并建议经营炼油业。这一建议得到了克拉克与洛克菲勒的一致同意。

    但是,到1865年,兴旺发达的公司由于合伙人意见上的分歧而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