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难题 作者:郭亮

    刘备的难题 作者:郭亮 (第2/3页)

道义上的:刘备要夺取荆州,才能实现隆中对的战略而荆州之主刘表是刘备同宗兄弟,在刘备给曹操打的潰不成军走投无路时,收留了他,虽然各人心里都有不满意的地方,大面上还过得去,“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但还是给他驻扎军队的地盘,先让他屯新野,后进樊城。也相安无事。虽然隆中对战略计划很好,但第一步就要拿下收留他的刘表手里的荆州,这就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失去荆州广大士人之心,而刘备的确又准备在荆州去发现搜罗他所缺少的各种人才,这是刘备无法解决的矛盾:他要事业大发展,只有先取荆州,有一个地盘为根据地再图进取;而他要夺荆州就要失去荆襄士人之心。任何时代的君主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都必需拥有当时大批优秀人才的支持,曹操在平定北方的过程中搜罗到大批的中原人才,奠定了曹魏的根基,孙权父子努力经营江左,得到顾陆朱张当地士族的支持,打下了鼎足江南的基础。而刘备只剩下荆州益州的士人可以争取了,而争取士人靠什么呢?政治号召力,刘备具备皇叔的身份,这点不成问题,还要有人格魅力,也就是当时的道德规范所要求他做的那些事。以前除武将关羽张飞,政府及地方行政管理人员极为欠缺,刘备过去打下来的地盘因为守不住,而东奔西跑,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这里。刘备是儒家的理论实践者,他从学于儒学大师卢植门下,他和当时的名人都因儒学而取得联系,与袁绍交,他一个无名无势的人,投袁绍时有被郊迎二百里隆重之至的待遇,当初刘备将要入主徐州时,陈登等派使问于袁绍,袁绍一口答应“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引《献帝春秋》)他摆出礼贤下士,伸张正义,仁爱谦恭,为的就是拢住荆州士人的心,如果他不顾一切的夺取刘表手中的荆州,荆州到手之日就是士人离开他之时。没人支持,他的英雄事业不就泡汤了?虽经诸葛亮等人相劝,刘备没采纳这一建议。这个难题是许多人在评论刘备时都忽略的重要问题,多数人都批评他贻误战机,优柔寡断,其实不然,如果你细心点仔细分析下,会发现这是刘备处理荆州弃取的钥匙。我们可以假设,刘备夺了当时还在刘琮手里的荆州,会怎么样呢?一是夺下来是没问题的,以刘备的能力和他在荆州经营八年的关系,是不会太难但要有一仗可打;二是占了荆州,来不及整顿人事,调和各方矛盾,曹军就已来了,以仓促之军对抗精锐之师,不可避免的要失败。这也不是纸上谈兵的猜测,刘备有前车之鉴。当初刘备救援徐州,陶谦死,州吏及豪杰推刘备做徐州之主。当时刘备是豫州牧,他请一个叫陈群的人做别驾,此人有水平远见卓识,非庸碌之辈,这也证明刘备用人是很有眼光的,俗话说眼毒。他劝刘备“袁术尚强,今东,必与之争。吕布若袭将军之后,将军虽得徐州,事必无成。”(请看《陈群传》)      陈群分析当时的局势,仓促取州,根基不稳,难以成功,但刘备没听,结果时间不长就与袁术对立,争盟淮隅,后方叫吕布端了老窝,刘备遭到事业上的第一次失败。这次他又面临要不要拿下州郡:前有曹操大军的威胁,后有失去民心的隐忧。既是如此,刘备当然要吸取教训,他不会重蹈覆辙的。如那样的话,他守不住荆州,还因夺同宗的地盘,而失去荆州军民的人心,他再也没有号召力,也就最有后失去了夺去天下的机会。

    他缓取荆州以观时变这一战略得以实施,应“归功”于曹操的南下和刘琮的投降,刘琮的投降使一大批有识之荆襄士人别无选择,只得归于刘备,凡被军事上战败的人们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投降,一般地说多不被重视,这是历史规律,虽然曹操说过:不喜得荆州,喜得蒯异度耳,但荆州降者除文聘有传,其他人均默默无闻,连蒯越这个他那么重视的人物也没有传,更不要说其他人了。除少数人被曹操高价收买,如蒯越为光禄勋,韩嵩为大鸿臚,邓羲为侍中,刘先为尚书令,文聘为江夏太守,共有十五人封侯,除文聘外均无传,可以说荆州士人,除曹操为收取人心挑选使用了有代表性的几个人以外,大部分弃之不用也用不了,他在北方有四州之地,人才济济还无从安排呢。因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