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被小说歪曲的统帅 作者:郭亮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周瑜--被小说歪曲的统帅 作者:郭亮 (第1/3页)

    《三国演义》里被歪曲的人里,属周瑜最冤,明明是气度不凡的统帅却被写成一个心胸狭窄的嫉妒狂,若不是鲁肃从中相劝,联合抗曹大计就要中途夭折,小说里就是这样写的。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翩翩年轻公子、很有韬略的军事统帅。

    周瑜是庐江舒县人,家里有几代人做官,从祖父、从叔是太尉,他父亲是洛阳令,他叔叔是周尚是丹阳太守。他的相像貌不错“瑜长壮有姿貌”,小说里描绘他风流萧洒是有根据的,这样说他是一个翩翩公子毫无问题。

    周瑜先是袁术的属下,这可能没多少人知道吧?因为他叔叔周尚做的袁术的地盘丹阳郡太守,可断定周尚是袁术的部下。后袁术调他们叔侄回寿春,术想以周瑜为将,有重用的意思,袁术不象是人们说的那样不分好赖,而是别人不愿跟随于他,这也说明许多君主就不用贤而用不肖之人,不是不知道人才之重要,而是贤能之人看不起他不愿屈身于他。周瑜正是如此,“瑜观术终无所成”而不愿为之出力建功,只求做一个居巢长。为什么?因为此前他已和孙策有了定约。

    原来孙坚曾在舒县安家,儿子孙策与周瑜同岁,是好朋友。好到什么程度?周瑜把一座大房子让给孙策住,“升堂拜母”这是当时最知心的表示,互通有无,悉心帮助。后来孙坚南征北战,儿子孙策随父到处流动。周瑜则在淮南生活。一次要去丹阳,碰巧孙策要到江东发展,老朋友相聚,说起共图大业的理想,两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周瑜率他叔叔的兵及船粮帮助孙策攻横江、当利,又打秣陵,下湖熟、江乘,进入曲阿,真个是所向披靡,战无不克。这时孙策已有数万之众,为了不引起袁术的怀疑,他对周瑜说:你回丹阳,守住,我取吴会,平山越,这些兵足够了。周瑜回去不久,可能袁术发觉孙策要独立,周尚参与了孙策的活动,于是派从弟袁胤为丹阳太守,周尚另行安排。周瑜提出到居巢任职,实际上是借机到孙策那里谋求发展去了。孙策亲自迎接,授予建威中郎将,给二千兵,骑五十匹。孙策给周瑜的待遇是当时最高的,可是孙策还是感到不够,《江表传》载“策又给瑜鼓吹,为治馆舍,赠赐莫与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阳,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筹功,此未足以报者也。’”这里孙策对周瑜用他叔叔的权力派兵、船及粮草支持扫荡江东之事,做了充分肯定,由此而来周瑜与孙家的友谊奠定了他的牢固的事业基础,他个人事业的航船也顺当地扬帆远航。

    在攻皖城时得到美女大乔、小乔,孙策要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他们既是关系非同一般的君臣,现在又进了一步成了亲戚,对周瑜来说真是君臣默契、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周瑜很喜爱音乐,懂音律,“虽三爵之后,其有缺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那时周瑜二十四岁,江东称青年为郎,叫他周郎。苏东坡有词一阙,很传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烟灭。”音乐、狗马、美食、华丽的衣服,是那时青年人的时髦爱好,曹操年轻时喜爱此事,刘备也“喜狗马、音乐、美衣服”那是当时社会时尚,可好此事必须有财力物力做后盾,没钱是办不成的。周瑜有这样的条件,但不象浮华公子只会玩乐百无一能,什么都不懂,他是深入研究了音乐,达到精通的程度,即便喝酒醉熏熏的也能听出曲子演奏的错误;后又得一个美人相伴,说他是风流公子,不会有什么不妥吧?呼周瑜为周郎,一是年轻英俊,有美人相伴;二是好音乐,有公子王孙的时尚享受;三是年轻轻的就做了官,为时人所重。他又不是一般的意义上的公子,只会享受胡作非为,而是胸怀大志,要干一番大事,也干成了大事。请世人不要看错了,以为公子哥儿都不成才,都是胡闹的蠢货,他们比平民百姓子女有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机会,而且大部分都利用此机会很快发展起来了,过着优裕的生活,只一小部分是浪费了机会。

    《三国演义》里着意描绘了周瑜忌恨诸葛亮的才能,必欲害之而后快,最后气死,临终还说出一句千古流传的嫉妒者的名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