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诸葛亮的用人——马谡篇

    论诸葛亮的用人——马谡篇 (第2/3页)

部陇右地区。(参照《三国志·魏书·张既传》裴注引《魏略》记载:“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虚自疲弊耳。”)。由此可见,取得陇右的关键就在于切断关陇通道,而切断陇道的关键之关键就在于一定要守住由关中入陇的咽喉要地,街亭!

    街亭的战略位置实在是太重要了,重要到足以左右蜀军第一次北伐的胜败与否。在这样一个重要的位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由魏延、吴壹这样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将领来镇守此处。而诸葛亮这次却十分固执,违众人之意破格提拔马谡为守街亭的主将。

    我前面已经说了,马谡这个人是个人材。但是镇守街亭,马谡并不是个合适的人选。因为这是战争,是军事实践,而不是军事理论。我们通常所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战场上瞬息万变,单凭军事理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富有实战经验的指挥员才能把军事理论游刃有余地运用到复杂的军事战斗中去。而马谡所缺乏的,又恰恰是这种实战经验!

    之所以诸葛亮会这样安排,有人说诸葛亮用人唯亲,只重用亲已之人。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尽然。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个非常重用的问题急待你去解决,而这时你又一时无法分身前往,你会怎么办?你是会用一个自己非常熟悉的人去做,还是用一个你自己不十分熟悉的人去做呢?我想大概大家都愿意用自己熟悉的人吧。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亲信”和“心腹”的作用。而且我认为诸葛亮这样有意安排,还出于另一种动机。

    大家应该都知道蜀国的人材是三国之中最少的。人们常把“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做为这种说法的主要依据。马谡既然是个人材,那么诸葛亮肯定要对马谡多加培养和爱护。马谡缺乏实战经验,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诸葛亮这样刻意的安排,不正是要多培养马谡,使之成为蜀国的又一栋梁之材呢?让马谡在这种重要位置多磨练磨练,这样既有利于马谡本人的成长,又可以为蜀国下一代的人材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人材是可以慢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