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戒子篇》--南怀瑾

    诸葛亮的《戒子篇》--南怀瑾 (第2/3页)

常清楚,就这么解决了。 这一篇『戒子书』,也充分表达了他的儒家思想的修养。所以后人讲养性修身的 道理,老实说都没有跳出诸葛亮的手掌心。后人把诸葛亮这封信上的思想,换上一件 衣服,变成儒家的。所以这封信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他以这种文字说理,文学的境界 非常高,组织的非常美妙,都是对仗工整的句子。作诗的时候,春花对秋月,大陆对 长空,很容易对,最怕是学术性、思想性的东西,对起来是很难的。结果,诸葛亮把 这种思想文学化。后来的八股文也是这样,先把题目标好,所谓破题,就是把主题的 思想内涵的重心先表达出来。他教儿子以“静”来做学问,以“俭”修身,俭不是节 省用钱;自己的身体、精神也要保养,简单明了,一切干净利落,就是这个“俭”字。 “非淡泊无以明志”,就是养德方面;“非宁静无以致远”,就是修身治学方面;“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是求学的道理;心境要宁静才能求学,才能要靠学问培养 出来,有天才而没有学问修养,我们在孔子思想里也说过的,“学而不思,思而不学” 的论点,和“才须学也”的道理是一样的。“非学无以广才”,纵然是天才,如没有 学问,也不是伟大的天才。所以有天才,还要有广博的学问。学问哪里来的?求学来 的,“非静无以成学”。连贯的层次,连续性的对仗句子。“慢则不能 研精”,“慢”也就是 “骄傲”的这个“骄”字。讲到这个“骄”字 很有意思,我们中国人的修养,力戒骄傲,一点不敢骄傲。而且骄傲两个字是分开用 的:没有内容而自以为了不起是骄,有内容而看不起人为傲,后来连起来使用为骄傲。 而中国文化的修养,不管有多大的学问、多大权威,一骄傲就失败。孔子在』论语『 中提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