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魔方之三、变幻无常

    曹操魔方之三、变幻无常 (第2/3页)

将这份情绪反常,归之于战场失利。曹操虽然平时总是一副开明的样子,真动起怒来,手下还是一个个躲得远远,无人敢问的,只除了荀彧。"不可能",荀彧对试图让他打探消息的钟繇说:"以主公之聪明,必不会为既往之事所左右,肯定别有隐情。我这就去问问。"曹操见了荀彧,便将刚收到的袁绍来信递给他。原来,这是一封措辞恶毒的信,字里行间还扑闪出几丝阴寒的杀伐之气。──人们也许要问,以曹操之"聪明",他并非第一次受到侮辱,更非第一次受到"朋友"的侮辱,当年老友张邈突然翻脸勾结陈宫、吕布,一举端掉曹操大半基业,曹操仍显得从容不迫,何以曹操当时不怒,偏偏此时暴怒非常呢?理由不难找寻:袁绍太强大了,以双方实力对比,曹、袁对抗匹似轻量级拳王与重量级拳王的争斗,曹操无需亮开架势即已先落下风。曹操显然是在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发愁。虽然后来的官渡之战乃是曹操这辈子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但仔细玩味曹操此前此后的种种言行就会发现,曹操似乎始终没有抱过必胜的信念。"侥幸取胜",这正是曹操的自我评价。

    反过来我们也就能理解,曹操之所以不为张邈辈动怒,实系内心一股不屑之情使然。

    曹操杀大名士崔琰(崔琰事详下)时的心态,暴烈得近乎失常。他让狱吏暗示崔琰自己了断,没想到崔琰完全会错了意,照旧在狱中接待宾客,谈笑如常。"这老不死的难道非要我亲自动手吗?"曹操嘴角一撇,狱卒慌不迭地将曹操原话传递给崔琰。"原来曹公是这个意思,好说好说。"崔琰当即从狱卒手中接过钢刀,以一种比今人点一枝烟更潇洒自然的姿势,抹断了自己的脖子。

    暴怒的曹操,与笑呵呵的曹操,究竟哪个更真实呢?我们还是像和面粉一样,把两者结合起来吧。正如平淡与乏味乃是绝大多数凡夫俗女的生命本性一样,矛盾,最为尖锐、最难调和的矛盾,也正是曹操的特征。曹操最让人称奇之处在于,无论体现其本性中的阴暗面还是光明面,他似乎都能做得简净洗练,不露斧凿之痕。

    前太尉桥玄,名重士林,对曹操也曾深有洞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