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最委屈的圣人(5)

    第一章 最委屈的圣人(5) (第2/2页)

时可能起来造反。但欣赏归欣赏,谁都不愿意做。因为他们觉得第一点就做不到,不能作威作福;还要学大禹,在外治水八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累得小腿没毛大腿没肉,那谁还要做国君呢?

    孟子以这样的理想周游列国,总是行不通。从来没有得到真正执政的机会。五十四岁时到了齐国,齐宣王请他担任客卿,地位很高,却没有施政权力,建议也不被落实,这样一直到将近六十岁。

    孟子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他想不如归去,回到鲁国,想好好把著作留下来,将来藏诸名山、传诸其人。很多学者都是如此,思想在当时行不通,就希望留给后代,希望将来有人推广发扬。

    —退而弘道儒家—

    很多人有疑问,孟子活在战国中期,当时就不能实现政治理想,怎么保证将来有人会学习运用呢?没人可以回答。我们看孔子多么伟大,北京奥运会一开幕,直接就用孔子的话,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还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他的学生有子的话也上场了,“礼之用,和为贵”就出自《论语》。可是孔子活着的时候被嘲笑,被说成丧家狗,凭什么隔了两千多年,我们又来学习孔子的思想?这样真能让国家走上正轨吗?

    文化的发展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叫器物,第二个叫制度,第三个叫理念。儒家以及道家的思想都属于理念层次。有些人就有这种智慧,从现在看到很远,从一个人看到所有的人。科学家也不例外,要取“或然率”来收集资料、观察分析、统计分类,这都是概然性,没有必然性。这样得到的思想和原理,就可以指导我们的社会运行,指导人生走向。

    如果觉得《傅佩荣《孟子》心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88106 http://www.88106.com/